以思想伟力引领新时代思政课建设
2022年07月08日 08: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7月8日第2444期 作者:本报记者 查建国 陈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新时代的高校思政课建设要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理论素养,全面引领其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定位与时代价值,增强政治认同。当前,如何让青年人树立正确的立场和方向,使之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已成为推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和改革的重要任务。

  思政课改革创新重在理论指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内涵丰富的科学理论体系,如何在思政课教学中讲清楚这一思想的历史必然性、核心内容、历史地位和理论品格,是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和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重大命题。

  在上海师范大学主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思政课备课会暨上海师范大学思政课建设高端论坛上,上海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林在勇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是高校办好思政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用“四个自信”明心立志,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点亮学生。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要建设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思政课程,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课程建设是学校教育活动的核心内容,亟须全方位加强对思政课程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教委副主任闵辉提出,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确保工作落实落细。其中包括,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作为思政课先行试点改革任务和改革创新行动计划的重点工作,全面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群建设;全方位加强对课程建设的系统设计,积极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课内课外和校内校外一体化、知信行一体化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全覆盖。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赋予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韩庆祥认为,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继续深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而推进理论创新所提出的标志性论断,是中国理论走向世界和未来的标识性符号。习近平总书记是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命题的主要提出者,是立足中国、放眼世界和胸怀“两个大局”的积极推动者,也是主要诠释者。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为文本依据,从“原体”“关系”“过程”“空间”“功能”五个向度阐释21世纪马克思主义理论内涵。

  以一体化思维推进“三进”工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根本指导思想,如何讲深、讲透、讲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思政课,攸关时代新人培养的方向和质量。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部长段妍表示,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引领思政课课程群建设,正确处理该课程和其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系。同时,要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开设与课程相配套的系列选修课,形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层层递进、步步深化的课程群。我们要以推进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思政课为重点工作,详细梳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出的新概括新判断,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三进”工作。

  做好顶层设计,突出一体化建设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思政课的重要路径。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志丹认为,为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我们要强化顶层设计,统筹安排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各类课程,做到纵向衔接、横向贯通。要利用学科优势,抓好专题设计、研究和教学。同时,要积极擘画大思政课,推进实践教学;努力打造教学创新团队,持续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水平。另外,还要积极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大格局。

  提升实效重在把道理讲清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黄伟力认为,讲清道理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的核心要义,授课教师无论在形式还是方法上的改进或创新,都应围绕有利于讲清道理而展开。我们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和继承人说了什么”“他们是怎么说的”“针对什么问题而说”“在什么历史条件下说的”。讲清马克思主义的道理,需要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性,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内核与诸多重大理论观点的内在联系,从而呈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魅力和逻辑力量,触动、感染和影响青年学生,使马克思主义的道理入耳、入脑、入心。

  应始终明确思政课是理论课的根本属性,突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的重要性。同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大文表示,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融入思政课教学,需要在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著作、强化学理支撑的基础上,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深入研究教材的有关内容,通过集体备课,编写专题教案和课件,着力解决教学“最后一公里”问题;要落实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要求,形成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教学体系。同时,高校各门思政课要结合自身的特点有所侧重,使融入工作既相互协同配合,又避免简单重复,从而提高习近平法治思想教育实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学习研究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渠道。赣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郑青提出,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努力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体系与思政课知识体系有机融合,与时俱进地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要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体系与思政课教材体系有机融合,推出更多高水平的思政课教材。同时,要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术话语体系与思政课教学话语体系有机融合,打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新时代思政课。要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体系与思政课理论体系有机融合,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另外,还要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科体系与思政课课程体系有机融合,构建立体式、宽领域的大思政课教学格局。

  在新的历史起点,只有深刻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谱系和深刻内涵,准确把握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之维、逻辑之维和实践之维,才能有效推进大思政课改革,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立德树人、奋进新时代的强大精神动力,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行稳致远。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