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时代 培育新职师 发展新职教
——江苏省社科界第十三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专场综述
2020年09月08日 09:3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8日第2006期 作者:

  

  2019年11月14日,江苏省社科界第十三届学术大会·学术聚焦“高质量建设江苏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场学术活动在江苏理工学院举行。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刘德海,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徐之顺,常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涛,江苏理工学院校长朱林生、副校长贝绍轶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省内外社科界的专家学者围绕职教理念更新、课程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构建等议题展开交流研讨。

  新时代职业教育呼唤“新职师”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开宗明义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一表述,将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彻底纠正了长期以来社会上对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的认识偏差,开启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江苏理工学院庄西真认为,虽然《职教20条》规定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但职教教师教育仍应采取不同于普通教师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因为职教教师教育的最大特色是行动导向而不是知识导向。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方健华认为,职教教师教育中的行动不仅包括教学活动,也包括行业性的专业活动,甚至还包括社会化的社会活动,职教教师教育就是在一次次整体式的行动中实现专业知识的积累和专业才能的增长,那种分科式的培养模式不是最佳的职教教师培养方式。与会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当前我国职教教师队伍存在数量不够、质量不高、结构不平衡等现实问题。在数量要求方面,仅高职院校每年就需补充6.5万名左右的新教师;在质量要求方面,职教教师人文素质薄弱、专业知识老化、高级技术掌握不足,综合能力有待提升;在结构平衡性要求方面,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教师偏少。北京师范大学李兴洲指出,相比教师队伍问题,职教教师培养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培养目标比较模糊,学术性、师范性、技术性整合不够;二是培养课程欠合理,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教学有待改革。庄西真分析了技能大师难以成为“双师型”教师的成因,认为职教教师教育的关键问题是教育理念落后,难以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教育发展的要求,急需从传统职教教师的理念更新过渡到“新职师”的理念。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遵循劳动教育规律

  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如何开展?南京师范大学顾建军认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紧紧抓住劳动教育这个“牛鼻子”。他提出,职业教育改革的原点要回到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理论,将劳动教育摆在核心地位。职业教育不仅是与生产劳动、职业劳动紧密联系,传授生产劳动经验、职业劳动经验和职业技术要素的教育,也是一个改变人的自然属性(自然人),并使其全面自由发展成为劳动者(社会人)的过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应符合劳动教育的逻辑,遵循劳动教育的规律,按照职业劳动过程系统化确立课程结构,依据职业劳动成长逻辑规律组织课程内容,建立以职业劳动过程控制为基本要素的评价体系。

  以教改实践推动现代职教体系构建

  李兴洲认为,职教教师工作专业性强、能力要求全面,需要进行专门化培养,因此应加快重建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体系。这个体系不仅包括独立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也包括引领性的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更包括附设在综合性大学和工科大学中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庄西真提出,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体系,应该在“新职师”上做文章,即仿照新工科、新商科、新农科的理念提出“新职师”的概念,通过开放、融合的方式促进各种教育资源向职教教师教育集中,达到培养新时代职教教师的目的。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培育“新职师”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通过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正规教育,二是让教师在深度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在游泳中学会游泳”。在一定程度上,后者发挥的作用可能更大。方健华表示,与普通教师相比,职教教师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更大,通过实践,教师可以增强课程开发能力、课堂管理能力、课堂教学能力,并能发现自己在行业技术技能方面的不足。庄西真认为,职教教师应具备“123”知识能力结构,即强烈的职业认同,职业技能与专业技能,教学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通识知识,但这个知识能力结构只通过正规教育难以获得,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师通过教学实践形成的反思与内省来形成。李兴洲从国际比较的视野出发,提出仅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还不够,还应建立起职教教师教育的共同体。他指出,部分西方发达国家的职教教师培养中已经实现了教育部门间的沟通与融合,如中小学教育与师范教育的沟通,师范生可以直接参与中小学的教学改革;本科层次教育与研究生层次教育的沟通,职教教师教育已经上移为本科层次专业教育基础上的研究生层次师范教育。庄西真则以江苏理工学院建设职教教师协同创新实验区的案例说明,仅有教育部门间的沟通与融合是不够的,中国特色职教教师教育共同体是一个由地方政府、行业企业、中高职院校、社区和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构成的综合体。与西方同类共同体相比,其最大不同之处在于这个共同体由政府主导、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主办,它首先要满足国家与社会的需求,而不是院校的个别利益。因此,职教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建设需要政府与院校共同探索,建立激励机制,并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教教师教育。

  (江苏理工学院 臧志军/整理)

  场外链接

  政策文件

  2019年1月24日,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并从完善国家职业教育制度体系、构建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等方面提出20条实施建议。

  2019年5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2019年12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建立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推进职业教育各类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

  2019年3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江苏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旨在促进职业教育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产教融合,完善现代职业教育制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9年8月底,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江苏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要求,组织开展江苏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

  2019年8月底,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印发《江苏省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实施方案》。

  研究平台

  江苏理工学院江苏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基地,是江苏省首批决策咨询研究基地。目前已形成职业教育管理与政策、高等职业教育、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4个研究方向,现有首席专家3名,特聘专家3名,教授、研究员15名,博士、在读博士13名。近年来,基地专家承担省部级以上项目20多项,出版《江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社会转型与中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道路选择》等专著,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厅级以上奖项20多项。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江苏理工学院与常州市教育局于2019年7月启动建设职教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实验区,探索通过校地合作、产教合作、校校合作,形成协同培养职教教师的新局面。

  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研究所,同时为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研究中心、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心。教学科研培训“三位一体”,负责江苏全省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及其成果应用推广工作,全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教材资源建设及其教研工作,全省中职教师培训计划、组织、管理和服务工作,承接国家和江苏省教育行政部门布置的有关专项课题研究工作,协同普通高校、行业企业及有关国际研究组织等开展合作研究。该研究所搭建了江苏职业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围绕“为职业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职业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服务,为基层职业院校校长、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推出一系列重大成果,多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全国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项。

  研究成果

  《积极职业教育范式导论》(著作),江苏理工学院崔景贵著,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职业教育视阈下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研究》(著作),江苏理工学院马建富著,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职业教育的阶梯:高职专科与应用型本科衔接》(著作),常州大学鲁武霞著,获江苏省第十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共轭与融通:职业教育学术课程与职业课程的整合研究》(著作),江苏师范大学陈鹏著,获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重要活动

  2019年12月7日,“2019江苏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南京举行,会议围绕“走进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教育?”主题总结回顾了江苏职业教育发展成绩和经验,并就下一阶段江苏职业教育发展重点、路径和方法进行交流和研讨。

  2019年12月7日,中国海事职业教育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高峰对话论坛暨泛长三角港口与航运国际职教集团年会在南京举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十多个国家的海事院校专家、职业教育机构领导及专家学者、国内航海类院校领导及专家学者、国内外航运企业代表出席此次论坛。

  2019年12月27日,南京市教育局和西宁市教育局主办,南京市职教协会、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西宁市世纪职业技术学校承办的第二届南京—西宁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论坛在南京金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召开,论坛主题是“面向未来共赢发展”。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