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劳动与职业教育改进的新路向
2020年09月08日 09: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9月8日第2006期 作者:南京师范大学 顾建军

  生活劳动、职业劳动和休闲劳动共同构成人类基本的存在状态。其中,生活劳动世界是人类劳动世界的前提和基础,职业劳动世界是人类劳动世界的价值和创造,休闲劳动世界是人类劳动世界的目的和归宿,三种劳动之间存在着冲突性、弥合性和创造性的关系。

  当前,中国的基础教育存在着明显的职业劳动缺失,职业教育也存在着学生对职业劳动的认识水平弱、盲区误区多的情况,劳动教育体系的完备性、落实的普遍性、实施的科学性、学生发展的实效性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

  对中国职业教育而言,劳动教育不是一个新课题,但在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所指向的劳动,是基于体力劳动基础上的体脑结合的劳动,是从一定的目的出发,运用体力、智力、知识和工具等进行的服务与创造的对象性实践活动。信息产业、文化产业等新兴职业劳动的不断涌现, 正日益挑战着过去主要基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所建构的职业劳动形态格局,职业劳动呈现生产与技术、知识与价值、信息与文化、时间与空间等多样化的叠加形态。新职业劳动形态的不断产生与旧职业劳动形态的不断消亡,将是这个时代职业劳动场域的基本特征。

  综上,我们应把为社会培养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职业劳动者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这要求把职业劳动认识框架作为逻辑基点,以职业劳动核心素养为基础要求,融入职业劳动价值观、职业劳动精神教育,让职业劳动成为一种自觉的习惯,实现职业劳动的独特价值。

  职业劳动课程实施中,通过嵌入“1+X”证书的教学模式来实现“职业劳动知识”的掌握,形成“职业劳动技能”的娴熟,实现“特定职业”的准备。职业教育还应强化职业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在职业劳动过程中感受“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培养专注执着、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形成敬业劳动、勤业劳动、创业劳动、立业劳动的职业劳动精神。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