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体系变迁与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2021年05月06日 09:1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5月6日第2159期 作者:唐永胜

  当前,世界局势加速深刻变化,不确定性增强,并将涉及权力结构和大国关系调整、全球治理和国际秩序重塑、发展模式和安全理念更新等诸多方面。而疫情带来的深刻影响将进一步印证,今天的世界变局属于结构之变和性质之变,而不是简单的周期循环。

  诸要素综合作用影响国际体系变迁

  新的历史条件下,全球政治演变空前复杂,系统效应日益突出,如发展的不确定性不平衡性显著增强,原有的全球性、地区性热点难点问题难以解决,而新的威胁又不断出现。尽管全球化有时出现反复乃至局部倒退,但加强全球治理和区域整合仍将是各国共同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任务。世界政治在探索中创新发展,权力扩散及其国际关系民主化应成为历史进化的方向。像过去只有少数国家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的情况越来越难以为继,而霸权主导也将被证明只属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特殊现象。新兴国家要真正发展起来,必须寻求超越传统权力政治的新的途径和模式,进而实现世界政治的多元化发展和进化。

  国际体系已经进入过载状态,现有的秩序规范和制度安排已不能为世界和平和繁荣提供有效必要的保障。诸多要素和逻辑综合作用影响到国际体系变迁,霸权主导、资本扩张、地缘竞争、零和博弈等旧有逻辑仍然在发挥着作用。而一些原本不那么显著或被忽视的要素也不断充实进来,其影响力已变得越来越显著,如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跨国性和全球性问题凸显、非国家角色增多及其对国内政治和国际事务的渗透、信息化智能化带来的权力转移等,上述诸多逻辑和因素综合作用深刻影响着世界进程,推动着国际安全形势的发展演变。

  多边体系为可持续安全提供支撑

  英国和美国曾经积累了空前巨大的权力优势,先后成为世界的霸主,并持续两百多年。然而历史已经回不到过去。国际联系的不断强化和全球性挑战日渐凸显,需要更加广泛的国际协调和合作,个别国家或国家集团要想垄断资源和利益将遇到越来越大的困难,任何国家试图凌驾于其他国家之上的行为将越来越不合时宜。从这个意义上讲,霸权兴替已经成为过去式。当然,面对世界变局,目前还存在着惊人的治理赤字,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推进和强化更为有效的全球治理,构建广泛参与以及包容开放的多边制度体系和秩序,为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安全提供支撑。

  在国际体系深度变迁中,不确定性增强,各种病态和乱象日趋显现,矛盾深化难题增多。然而也必须看到,世界范围内对和平与发展的需求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加显著而迫切。在世界变局中,战略选择对国家的意义不是被削弱,而是变得更为显著。当代世界,单纯军事手段越来越难以解决全球政治的重大问题。中国的发展不是也不应是大国权力竞争的延续,更不是企图替代原有的世界霸主,而是时代风云催生育化的民族复兴,需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作为重要支撑,也将为世界政治的进步提供必要的动力,而这一进程在当前尤其需要大战略思想及其实践的系统创新作为思想引领和保障。大战略思考尤其要适应国家安全的现实关切。在很大意义上可以认为,战略选择决定国家的命运。

  推动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良性互动

  国际关系是一个共同进化的过程,越是在全球化进程遭遇阻碍和困难的时候,越是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把暂时的困难当作战略调整的契机,推动中国与世界更为积极的战略互动。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中国在国家治理模式和维护安全模式上的不断完善和自主创新,绝非排他性的扩张。改革开放使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进入可预期的良性互动的长期进程,更多的国家和人民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由中国发展所带来的收益,感受到中国是维护国际安全和全球战略稳定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促进地区和世界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选择和平发展道路本身就是一种战略自觉,是尊重世界历史发展大势的自主选择。习近平主席强调,“当今世界,殖民主义、霸权主义的老路不仅走不通,而且一定会碰得头破血流。所以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多次公开宣示,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这种思想上的自觉,来源于对演变中的全球政治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坚定而自信,并一直致力于积极推动国家安全与国际安全的良性互动。中国不仅要在实践方面妥善处理好各种安全挑战,而且要在理论观念创新方面为世界作出引领性的贡献。

  在国内安全上,突出表现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治理进步、谋求社会稳定,努力打造平安中国;而在国际安全上,则突出表现在开展广泛的地区和国际合作、寻求更具建设性地介入国际事务,以共同利益为牵引强化共识,从而破解安全难题。国际上尤其在美国总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必然导致中美军事冲突。实际上,中国的和平发展并不是向美国提出挑战。中国坚定奉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这既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和本质的要求,同时也是适应当今世界局势发展变化提出的客观要求,和平发展合作的基本潮流难以逆转。

  赋予和合战略文化时代意义

  积极防御与我国传统和合战略文化一脉相承,但是其内涵需要拓展并赋予时代意义。而坚持积极防御,既是中国的政治优势,也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现和标志。从长远看,这将进一步增强我国维护国家利益的正义性与合法性,并增强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坚定性和可信性。在国家安全大局下,军事力量的运用必然服从于特定的约束条件,并要为和平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坚持积极防御,还必须坚定维护国家的核心关切,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只有做到义利并举、奖惩有别,才能承担起大国的历史责任,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在当前世界变局不确定性空前增加的背景下,国家之间必须保持更多沟通与协调,其中大国关系基本的战略稳定显得尤其重要。用简单粗暴、不顾及他人的限制措施将无助于解决重大战略问题,甚至会恶化国际环境,增强不信任感,反过来也会危及自身利益。面对难以逆转的世界范围的“权势扩散”,大国间只有更充分更有效地协调才会转危为机。怎样理解和把握其中蕴含的世界局势的发展走向及其对大国关系的约束,并能将其有效转化为中国对外关系的有力措施和政策杠杆,以构筑国家安全的牢固依托,并有力制衡美国对华政策变化带来的紧张和冲击,也应成为战略思考的重要方向。

  强化系统思维,思考国家长治久安之路,是今天大战略筹划的历史使命,为此必须极大拓展战略视野,这是由安全形态发展变化带来的必然选择,也是国家安全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要求。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根植于传统和合文化和天下情怀的深厚土壤,也适应国际关系背景的深刻演变。中国军事思想历来注重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并注重积极防御、以战促和。这些战略思想延续至今,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作者系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教授、少将)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