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心理战作用机理管窥
2020年07月02日 08:5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7月2日第1958期 作者:逯记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心理战已经发展成为新的作战方式,并不断走向现代战争前台。譬如2019年6月22日,美国准备报复伊朗在霍尔木兹海峡击落其一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到了最后一刻特朗普叫停了传统的报复性打击方式,转而对伊朗发动了一场网络心理战,不仅对伊朗国家信息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破坏,而且很大程度上激化了伊朗民众对政府的不满。当前,各大国无不加强网络心理战力量建设,制定内容广泛的网络心理战战略,打造合法、高效和可持续的运作体系。那么,作为一种全新的作战方式,网络心理战是如何施加影响的呢?

  网络赋能机理

  赋能(empowerment)又称授权赋能,是管理心理学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概念,其内涵是授予员工职权并提高其能力。网络赋能是其引申意义,指借助网络载体或平台,提升作战效能。一般来讲,战争发展与能量利用相适应,作战效果与能量利用高度关联。传统的心理战手段,往往借助风能、水能、机械能,甚至光能来传送,如空飘借助的是风能投送心理战宣传品,水漂借助的是水能传播心理战信息等,而网络心理战借助的则是网络信息能,通过网络使心理战信息传播速度加快。譬如广播、报纸、传单等心理战媒介信息的推送由过去的十几天、几天到网络传播的十几秒、几秒的时间。为适应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早在2010年美军就把心理战更名为“军事信息支援行动”。2013年美军网络司令部宣称将新增数十支网络部队,并评估认为网络作战效益巨大。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网络司令部由二级司令部升级为一级司令部,将使网络部队行动更为有效。可见,网络平台能够有效减少传统方式信息搜集、分析研判、排版印刷、发行投送的时间与成本。传统心理战方式通过在网络平台上集成使用,以充分调动对方听觉、视觉等多种通道,使心理战效果得到大大增强,从而为心理战拓展了新的更大战场。

  网络渲染机理

  渲染本意是一种计算机图形生成技术,根据一定的材质、纹理、色彩及光照条件,计算生成具有真实效果的场景图形。网络渲染是其引申意义,比喻通过多通道的网络传播,使网络信息变形、夸张,以加强网络宣传的效果。在网络环境下,网络通道具有一对多、多对多复杂的传播路径,同时网络环境使人人都可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或接受者,任何用户都可以在网络服务平台上开展相应的信息收发行为,这样一个看似个体的行为或现象,通过网络传播就可能使得该信息迅速传播开来,从而形成网络传播的“渲染效应”。当前,网络自媒体和手机等新兴媒体的运用在增强,带来了充分的即时交流和网络互动,网上信息源头和传播渠道急剧增多,通过网络特定的树状、链状、网状的立体化的信息发布和传播模式,影响范围进一步拓展,大大增强了网络渲染作用。美军的网络心理战深谙此道,如在伊拉克战争中为“倒萨”创造有利的舆论环境,不遗余力地编织各种借口和罪名抨击萨达姆政权,对萨达姆进行“丑化”宣传,称萨达姆为“最邪恶的独裁者”“巴格达屠夫”等,这些舆论通过网络传播方式迅速在国际社会广为流传,极大地损害了萨达姆的国际形象,干扰了其他国家与伊拉克的正常交往。

  网络靶向机理

  靶向(target point)是医学上进行某些放射治疗时,放射线从不同方位照射,汇集病变部位。网络靶向是其引申意义,指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技术探测目标对象的心理特点和需求,通过网络一对一、多对一等形式的传播途径,向作战对象定向推送特制的心理战信息,以实现精确打击的效果。传统的心理战方式往往受战场环境条件的限制,很难实现精确化。而网络心理战可以根据心理战的目的和需求,准确地预先判断出心理战对象的相关信息(如IP地址、邮箱、手机号码)、个人资料(性别、年龄、家庭情况等)、网络习惯(内容偏好、逗留时间、深度信息等)以及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兴趣、爱好、价值观等),生成针对性极强的心理战信息,借助网络推送给特定作战对象,实现“点对点”的精确心理攻击。譬如语音骚扰心理战,是利用电话自动拨打技术、号码伪造技术,在工作时间段、休息时间段,甚至夜间都能定时进行语音骚扰,干扰对方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以达到心理影响的目的。再如利用手机或网络电子邮件的快速、直观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有关人员发送含有心理战内容的电子邮件。如美军入侵海地时,五角大楼运用电子邮件对海地军人政权发动了一场心理战,美国陆军第4心理战大队根据调查研究,把海地居民分成若干个目标群,向他们发送了大量亲阿里斯蒂德的电子邮件,促使被废除的阿里斯蒂德总统复位。

  网络流变机理

  流变是一个物理学概念,原指材料在应力、温度、湿度、辐射等条件下与时间因素有关的变形和流动的现象。网络流变是其引申意义,指个体或群体的思想、态度在长期的网络信息环境特别是虚拟环境条件下会产生一种“渐变”。由于网络条件下传统“信息围墙”的弱化,常用的信息控制手段失灵,一些信息可以突破国家和政府的网络监控得以传播。同时由于网络环境中话语权没有绝对的中心,权威的意志得到消解,用户可以自由、公开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评论,网络上匿名、无政府、碎片化的网络信息难以追查其真实来源和核实其可靠程度,这也使得个体或群体的认知和判断走形。近年来,西方国家往往借助其网络优势进行政治渗透,他们打着所谓“民主、自由、平等”的旗号,大力进行政治宣传和思想输出,同时辅以网络大V或意见领袖推波助澜,妄图改变他国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对他国的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利用的就是网络流变机理。这种影响特别是对青年人而言是显而易见的,由于青年人涉世不深、阅历较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变动不居的阶段,因此极易接受外在的政治宣传和价值输出,导致个体思想蜕变,道德失范甚至阻抑个体心理发展。

  网络黑客机理

  黑客(hacker)一般指非法试图破解或破坏某个程序、系统及网络安全的人。网络黑客机理是指在网络环境下,利用对方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缺陷和漏洞,入侵、渗透、提取或分布式攻击对方计算机与网络系统,改变对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功能,使对方决策或指挥控制产生信息误导。最为常见的黑客攻击是在对方网络通信频率上人为地发送一定功率的干扰信号,或向对方无线数据链路发送大量无效信息,占用对方网络资源,使其网络信息拥塞。也可以伪装成对方数据链网络的合法成员进入对方网络,在掌握对方战场态势、作战计划、指挥控制指令、作战平台实时位置等情况下,利用窃取的身份信息下达指令从而影响对方。还可以通过网络欺骗手段,向对方网络数据链植入恶意程序代码,发送干扰性或破坏性信息,造成对方的错觉或不意,导致做出错误判断和决策。目前,互联网、电信网、有线电视网等正在走向融合,这意味着可以更方便地向对方进行网络心理干扰,甚至可以做到信息的无痕嵌入,譬如对敌方新闻电视台滚动新闻信息进行替换,让敌方社会民众以为就是己方电视台发布的信息。据报道,2016年美军曾对“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尝试发动称之为“网络炸弹”的新式攻击,用以破坏该组织诸如信息传播、招募新成员、下达指示和日常运作等。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