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论是研究动物(包括人类)和机器内部的控制与通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控制论的诞生带来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变革,成为自然和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重要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通过反馈的方式,调节主客体之间的需要从而强化主体的动机,重新支配主客体之间的行为。当前,网络与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日益紧密,互联网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已是大势所趋,如何用控制论思想指导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推动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健康发展,本文拟作初步探析。
控制论经典模型运用之合理性
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把信息网络技术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另一方面是指把思想政治教育做到网络上去。这两方面互为条件,缺一不可。控制系统的经典模型主要由控制器、被控对象和执行器三个环节组成。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控制器将信息传递给执行器,执行器围绕被控对象执行该命令,并将结果反馈给控制器,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闭环控制系统。用这个模型来构筑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则控制器为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即军队政治工作部门;执行器为从事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官兵。而这两层含义的主要区别就是在被控对象上:第一层含义中,被控对象是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官兵的思想状态(如图:被控对象1),网络则是控制信息传递的通道;而第二层含义中,被控对象则变为网络(如图:被控对象2),这就使军队网络政治工作模型的构建过程中形成两套闭环控制系统。
正如托夫勒所说:“社会就是稠密的反馈环。”形象地说,负反馈的本质,在于设计了一个“目标差”或“可能性空间”不断减小的过程,是在用不断提高“控制能力”的方法,向目标逐渐趋近。互联网的普及使广大官兵都有机会接触到网络,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网络宣传的力度将越来越大,这就使被控对象向官兵与网络二重客体方向丰富起来,从而使控制论在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空间得到了拓展,控制论中大量的模型与方法根据客体的不同,也得以不同地应用。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构建之难点
将控制论应用于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本质上是从技术层面对其路径构建进行指导。这需要分析互联网时代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理论结合实践的过程中所要攻克的难点。
1.信道容量大小与信息冗杂性之间耦合困难。
互联网的发展使网络新媒体成为当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在容量非常庞大的信息通道中,信息始终是有限的,这就使网络新媒体不仅可以传播主流价值观,很多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的不良思想和言论也会借助通道传播开来。因此,信息的传递需要控制,控制过程也需要信息的传递。控制论中有这样一个原则:在单位时间里要传递某一数量信息时,选择的通道容量不要过大或过小,最好等于所要传递的信息量;如果通道容量太小,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出去,或者需要传递的时间过长,造成效率低下;如果通道容量太大,那么信道容纳要传递的信息的同时很可能掺杂其他信息,对控制信息造成干扰,导致传递的信息失真,系统失去控制。
2.互联网开放性、去中心化特征增加了信息管控难度。
网络Web2.0时代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网络用户更多表达自我观点的机会,使得用户既是网络内容的浏览者,同时也成为网络内容的制造者。在这个平台上,普通用户可以提供与分享新闻以及发表个人观点,这就加快了信息传播速度,缩短了信息更新换代的周期。但是网络开放性、去中心化、信息积累的特点,给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官兵在浏览信息时,不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也成为信息的创造者与传播者,成为一个信息传播的中心,这种“多中心化”(去中心化)让互联网的交互作用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作为唯一信息源和信息通道的状况有了极大改变,这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封闭的信息环境被打破之后,信息管控成为一大难题,这就是很多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视手机为手雷”的原因,而这种现象和影响在军队则更为显著。
3.信号失真、畸变,控制能力面临“干扰”。
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当信息传递可辨状态的控制能力减弱或失去时,便可以认为信息的传递受到了干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时代下产生的乏力现象,则可以看作干扰过多造成的结果。控制论根据信息的传递过程,可以将干扰分为三类:控制干扰、自然干扰或噪音、主观干扰。
干扰使信号失真、畸变,使人的认识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世界。去除干扰信号的操作,就是滤波。滤波理论在控制论中非常重要,在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型的构筑过程中也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传统的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是广大官兵,他们日常的思想动态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最直观反映,与外部社会环境相比,军队环境的特殊性和军人身份的独特性使官兵的价值观必须是一元的。因此,将滤波理论应用到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构建中,以期达到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官兵的头脑,是控制论与网络结合的最终目的。
控制论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科学家在控制实践当中积累的大量滤波方法,不仅被大量用于实践,而且成为了控制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就介绍三种滤波方法在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1.“重复原则”。让信息通过同一信道重复传递多次以降低干扰,是最直观、最原始和最简单的方法。在以官兵为客体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这种方法要求军队必须经常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利用各种网络终端重复性地推送信息进行军队价值观的宣传和推广,强化官兵对军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记忆,加深对军队价值观内容的印象。这种方法的局限性是只对那些随机发生的、偶然的干扰比较有效。有些官兵上网时被其他内容所吸引,错过了某一终端发布的信息,这一干扰可以通过频繁推送来克服。多终端、多推送这一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以保证传播中的信息有相当比例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的内容,从而提高军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命中率和影响范围。
2.“多通道原则”。用多个通道来传递同一个信息,以保证结果不受干扰,就是多通道法。这种方法较重复法更好,因为即使有系统进行干扰,同时干扰到多条传递通道的可能性也是非常小的。在以网络为客体的政治工作中,多通道法的要求主要是建立多层次多种类的网络终端,以促进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依托网络强大的存储、搜索和传播功能,一方面,要建立综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集合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如视频、讲座、文章等;另一方面,也要紧跟快节奏和碎片化的网络新潮流,在微博、微信等受众广大的平台上建立网络终端,利用碎片化的信息与时间来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不论是偏好长篇大论的官兵,还是喜欢简短精悍的碎片化信息的受众,都有适合各自的网络终端。
3.“阻抗滤波法”。阻抗滤波法,即根据信息与干扰之间的根本性差别,将信息与干扰分流,并分别标记,让干扰无法通过,从而接受有用信息。
无线电有很多的波段,不同的电台使用不同的波段进行广播。收音机之所以可以选择性地播出节目,就在于可以根据信息与干扰的根本区别——频率和波段,分流和通过信息流。这种方法在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同样适用,也是构建军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型的良好方法。
在以网络为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分流和去除不利于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不良思想和言论。信息化是大势所趋,军队建设的信息化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所以,与其被动适应,不如主动出击,建立自主、可控的网络体系,建立完善的网络防火墙,将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展开的不良思想和言论彻底屏蔽。在较难监管的公共网络上,与网络公司积极合作,对网络思想政治类内容的信息大力推送,将其置于最明显、最突出的位置,从而实现对不良信息的过滤和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