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智勇 周涛:聚焦战斗力结构损耗
2017年03月02日 08:0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3月2日第1158期 作者:殷智勇 周涛

  作战是敌对双方的实力对抗,其基本特征是耗散性,是力量的消耗和能量的散失。以当前的作战理论发展水平来说,损耗至少可以分为4种类型:第一种是人员损耗;第二种是物资损耗;第三种是精神因素损耗;第四种是结构损耗。战斗力结构是指战斗力系统各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层次的联接方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有序性,同时又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中。这种变化通过功能变化感知,当结构要素变化到一定程度时,彻底改变原来的结构性,进而形成新的形态。因结构失稳失序,导致战斗力功能下降,甚至发生战斗力结构质变,导致战斗力彻底丧失,就是战斗力结构损耗。结构损耗在信息化战争中,已逐渐上升为影响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今天,聚焦战斗力结构损耗,就是从组成结构变化角度审视与理解改革,为进一步推进改革提供新视角、新思维和新观念。

  结构损耗对战斗力削弱  呈非线性突变

  众所周知,系统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结构决定功能,如同样的碳元素,不同的组成结构,就会形成石墨、钻石两种性质和功能完全不同的物体。对任何军队而言,相对科学优越的组成结构必然具有更强的战斗力。拿破仑曾在日记中讲到,“两个马木留克骑兵绝对能够打赢3个法国骑兵,100个法国骑兵与100个马木留克骑兵势均力敌,而1000个法国骑兵总能打败1500个马木留克骑兵。”个体能力占绝对优势的马木留克骑兵,反而在集群对抗中败给了法国骑兵,正是法国骑兵整体的结构优势战胜了马木留克骑兵。

  战斗力组成结构各要素具有非均衡性,组成战斗力系统的各要素在结构中地位作用各不相同,权重也有区别。分工不同的各类人员,功能不同的各种装备,遭到伤亡和损失以后,对战斗力结构影响也会有大有小。譬如一名指挥员伤亡比一名普通士兵伤亡对结构的影响会大一些;一部通信设备损坏比一支冲锋枪损坏对结构的影响大很多。如果指挥信息系统出问题,则有可能造成整个作战系统的瘫痪,对结构的影响将是毁灭性的。上述指挥员、通信装备和指挥信息系统是战斗力系统的信息源,是系统结构的结点,是结构稳定和有序性的关键,因而这些损伤对结构影响更大。

  人员、物资的损耗对战斗力影响是线性累积的,而结构的损耗对战斗力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信息化战争,战役军团都是诸军兵种部队以一定的比例编成的整体作战力量。如果诸军兵种部队都有一些损失,但都不十分严重,那么对于整体的削弱就会小一些,这种损伤是线性累积的。如果某一军兵种部队遭受极大损失,诸军兵种之间的比例严重失调,对于整体力量的削弱将是致命的,这是一种非线性的突变。如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实施一轮斩首攻击以后,伊军指挥系统崩溃、制空权丧失殆尽,庞大的机械化陆军军团,无力单独支撑整体战斗力系统,几乎成为美军的活靶子。

  减少结构损耗  保持战斗力系统有序高效

  关键是信息,重点是指挥。依据系统论和耗散论的观点,在作战过程中,作战双方战斗力系统,都会采取一切措施,吸收和引进外界的信息、能量来增强战斗力系统。而有效结合信息的指挥,可以引导信息、物质和能量有序流动,减少结构损耗。信息化战争中的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的有效通联是基础。目前,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水平虽是受我军信息化建设水平制约,但同时也是领导指挥体制的深层次矛盾使然。2015年11月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后,领导指挥体制改革先行展开,把军委总部体制调整为军委多部门制,解决了原四总部体制的条块分割、政出多门、相互掣肘等制约指挥效能释放的体制性问题,使这些部门成为中央军委领导下的参谋机构、执行机构、服务机构,形成了领导指挥决策和执行的信息闭路循环,有效引导配置部队建设和作战资源,减少系统内耗,确保部队在执行命令时的步调一致、政令畅通。在此基础上着力构建了作战指挥与领导管理两大体系,使部队建设管理与作战指挥适度分离,养兵与用兵适度分离。构建了军委—战区—部队的作战指挥链,以及军委—军种—部队的行政指挥链。两条核心流程相互制衡、互为补充,初步构成了具有我军特色的、适应信息化战争特点要求的领导指挥体制,为形成现代化军事力量体系创造了有利条件。

  瞄准战斗力功能,升级战斗力结构。事物的结构决定事物的功能,反过来功能对结构又有反作用。事物在发挥功能的过程中,与周围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使系统从环境中吸取“负熵流”,当其增加到一定程度而超出系统自身的“熵增加”,就使有序性克服无序性,从而促使事物原有的结构向更有序的方向发展。而且当事物的功能发挥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事物新结构的产生,促使结构进化或升级。所谓的“部队越打越强”就是这个道理。

  军队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改革实践,宏观上看就是战斗力系统功能的开放性实践,促进我军力量结构大进化、大升级,是对我军军事力量的体系性重塑。新形势下强军目标,一定意义上就是战斗力系统功能实践在全面掌握国际国内形势的前提下,对战斗力系统功能新的定位和需求,这个定位需求在获得国家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支撑后,必然导致新的战斗力系统结构产生,形成我军全新力量体系。新形势下我军军事战略方针明确提出了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定位和需求。功能优化牵引结构调整,多种能力和广泛作战适应性的要求,将促使部队结构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部队编成向模块化编组、积木式组合、任务式联合方向发展,战斗力力量体系将形成精干化、一体化、小型化、模块化、多能化等显著特征。当然,由战斗力系统“负熵流”的量变过程,到军队结构大进化的质变过程,将伴随着各种结构要素的淘汰和更新。习近平主席指出,关键是我们要有大局观念,必须为“新型作战力量腾笼换鸟”。因此,我们要始终瞄准强军目标,顺应和促进结构升级,以“苟利国家生死以”的情怀、“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追求,打赢这场改革攻坚战。

  着眼体系对抗,实施精打要害。战斗力是在敌我双方的对抗中体现的,此消彼长,彼竭我盈,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前提。在减少己方战斗力结构损耗、保持战斗力的同时,还要关注敌方战斗力结构,想方设法增大其损耗。我军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明确了“信息主导,精打要害,联合制胜的体系作战”思想,其中精打要害的核心理念正是瞄准敌方战斗力系统结构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实施打击,以小的代价破坏消耗敌战斗力系统结构,削弱其战斗力。机械化战争以前的作战体系,大多是松散、宏观或地理意义上的体系,如作战力量在战场上通过部署调整所形成的防御或进攻体系,是地域层面的力量体系,或叫布势。这时也强调对地域上的防御重心和进攻的主要方向实施重点打击或重点防御。信息化战争,信息平台赋予作战体系以全新的内涵和外延。每一个作战平台、作战单元等都被“体系化”而成为构成信息化军队的无数个小体系,这些作战小体系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的体系”,从而奠定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的物质基础。这时战斗力系统结构的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不再是力量上或地域上的重心,而是作战体系的信息与结构结点。如何实现“信息主导,精打要害,联合制胜”?就是要求我们全面分析敌作战体系结构结点,着眼敌指挥控制、情报侦察、火力打击以及支援保障等系统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构成与关联,动态跟踪结构结点变化规律,实时评估攻击效果,精心选择信息作战手段,抓住信息源、物流源、能量源等关键环节和关键要素,重点对敌指挥、预警情报及信息节点目标,以我方战斗力系统之优势,对敌系统实施斩首击要、破节断链,迅速破坏敌作战体系的信息与结构结点,使其结构失当、运行失序、行动失调,瘫痪其作战功能,夺取制信息权。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