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前的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一件震撼世界的重大历史事件,这就是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这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壮美的一页,也是20世纪整个世界的一个伟大传奇,在地球上留下了一条永远闪耀的“红飘带”。“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不仅具有民族意义,更具有世界意义,其史诗般的壮丽征程随着国际传播的不断扩大在世界上闪亮起来。
伟大的历史事件终不会为历史的烟尘所掩盖。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壮举,通过自觉与不自觉的口口相传、新闻报道、著书立说等,不仅被中国人民所熟悉,而且逐步为国际社会所了解。虽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长征的国际传播仅是透着一缕微芒,但其蕴含的强大精神力量、伟大历史意义却足以震撼人心、为人景仰,最终汇成一股红色洪流,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震撼整个世界。
“长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广为流传
1935年5月,苏联《布尔什维克》杂志刊登了弗雷德的《在中国红军的前线》一文,首次报道了红军自苏区出征至1935年3月的情形。7月,苏联《真理报》先后发表了《中国红军的英勇进军》《司令员朱德》《中国人民的领袖——毛泽东》等文章,报道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指挥下,突破敌军的围追堵截、胜利进军的消息,盛赞长征是“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引起了西方国家的注意。到达陕北后,红军迎来了第一个到苏区采访的外国记者斯诺,斯诺从延安回到北平后,先后向上海的《密勒氏评论报》《大美晚报》等英美报刊投稿,并在美国的《亚洲》《新共和》《太平洋事务》《纽约太阳报》等刊物发表了有关红军长征的动人故事及苏区真相的一系列报道,向世界真实、客观地报道了红军长征的相关情况,真正开启了长征国际传播的大幕。之后,大量外国记者纷纷到延安采写红军长征有关事迹,使长征逐渐为世界人民所熟知。
长征在海外的传播真正产生强大效应,是通过不少国际人士的著书介绍而形成的。瑞士人勃沙特(中文名为薄复礼)是亲历长征的五个外国人之一,其参加长征时间长达一年多,归国后于1936年出版了他的著作《神灵之手》,成为第一部向西方介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著作。美国记者斯诺根据在延安采访所得到的资料,于1937年10月底在英国出版了《红星照耀中国》(中译本为《西行漫记》)一书,成为最早向全世界报道红军长征的报告文学著作。作者力求“作一番公开的、客观的、无党派之见的报道”,书中详尽介绍了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险阻和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甘愿牺牲的伟大精神,瓦解了国民党丑化、诬蔑共产党的虚假宣传,在西方引起轰动,先后被译成多种文字而广为流传。此后不久,斯诺的夫人海伦·斯诺也来到陕北,根据半年多的采访写成《红色中国内幕》(中译本为《续西行漫记》)并出版。1937年初,美国女记者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来到延安,见到了朱德总司令,深为他的个性所吸引,后写成《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一书,评价“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德国人王安娜在中国生活战斗了19年,于1964年出版了回忆录《中国——我的第二故乡》,盛赞长征“注定是红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伟大业绩”。英国学者迪克·威尔逊于1971年出版了世界上首部研究中国红军长征的英文学术著作《1935年长征:中国共产主义斗争生存的史诗》。书中,作者强调红军长征是一首“生存的史诗”,“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此后,长征就成为国外众多学者、媒体记者研究的热点,先后出版了一系列反映长征的著作,如美国人I.G.埃德蒙兹的《毛泽东的长征:人类大无畏精神的诗史》、美国人本杰明·杨的《从革命到政治:长征中的中国共产党》、英国人杭尔德的《向自由的长征》、法国人迪皮伊的《毛泽东领导的长征》、日本人宾户宽的《中国红军——困难与险峻的二万五千里》、苏联尤里耶夫的《中国人民历史上的英勇篇章》,以及由美、英、法、意等十几个国家摄影家出版的大型画册《中国——长征》等。这些著作的出版,使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长征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壮举和中国共产党人领导长征创造的“史诗般的革命业绩”。
长征精神:人类共同珍视的精神财富
随着国外对红军长征报道和研究书籍大量的出版,各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攻势被有效瓦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日益客观、真实,国内外不少有识之士由衷发出感慨:“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很多国际友人、海外华侨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渠道帮助中国共产党、支援中国革命,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
长征伟大壮举通过广泛的国际传播后,让国际社会充分了解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艰难历程,深刻领略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不怕牺牲的顽强战斗精神,使长征这一伟大历史事件超越了意识形态的障碍,使长征精神以及凝结其中的中华文化一起成为全世界共同珍视的精神财富。埃德加·斯诺认为,长征是“现代无与伦比的《奥德赛》史诗”。蒙哥马利元帅说,长征是“一次体现出坚韧不拔精神的惊人业绩”。美国作家有威廉·莫尔伍德认为,“长征是一次解放”,“既打破了地域上的隔绝状态,又解除了人们心理上的桎梏,使人们思想从古老的、狭隘的乡土观念中解放出来,在人们面前展现出国土之辽阔,揭示出民族精神遗产之博大”。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称长征是“非凡壮举”,是“二十世纪一个伟大的传奇”。2005年,24集电视剧《长征》在韩国播出,引起韩国各界强烈反响。韩国30多家媒体纷纷发表评论,认为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创造的奇迹,是中国优秀文化的觉醒,不理解“长征精神”,就不能理解中国。从这种精神中,可以看到中国在现代世界史中将发挥中心作用的潜力。
当人类迈入21世纪,长征被列为深刻影响人类千年文明的100个重大历史事件之一。红军长征的胜利,不但把中国革命带出了危险的境地,引向了光明前途,而且还激励了全世界各国人民为人类进步事业而进行不懈努力的信心和力量。对长征进行广泛持久而深入的国际传播,使长征精神突破了民族地域局限、穿越了历史时空,具有恒久的历史性意义。正如美国记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预言:“对长征的评价还远远没有完结”、“它将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丰碑,永远流传于世”。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