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战争作战重心在演变
适应变化趋势 把握辩证关系
2015年07月09日 08: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年7月9日第763期 作者:逯记选

  重心本是一个力学概念。作战重心最早出自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他认为作战重心是一个“为整体所依赖的,即力量和运动的中心”。信息化条件下,作战重心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较大变化,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力量重心,还延展出新的信息重心和心理重心。研究信息化战争作战重心及其变革的规律,对我军信息化建设及打赢信息化战争都有重要意义。

  诸作战要素重新组合成新的作战重心

  20世纪末至今,多场战争实践表明,作战重心正悄然发生着变革。战场上诸多有形和无形的力量,包括物质、能量、信息和认知等要素重新组合,汇集形成新的作战重心。信息化战争表现为力量重心、信息重心和心理重心的多重作用,演变趋势表现为后者在战争中的重要性逐渐突显。

  力量重心不再是信息化战争求取的唯一目标。力量主要表现为部队、装备等方面的兵力、火力和动力,以及在生产、基础设施等方面支持战争的能力。在一战、二战或更早的战争中,力量重心居于核心地位。对力量重心如敌重兵集团、重工业设施、重要后勤补给基地的打击,是政治军事决策者努力求取的首要目标。但在信息化条件下,力量重心不再作为打击的唯一目标。在海湾战争中,美军确定了三个打击重心:伊拉克的指挥与控制系统、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共和国卫队。指挥与控制系统成了作战打击目标中的重中之重。

  心理重心指国家指挥当局、各级军事指挥员、士兵和民众等多重心理的“汇聚点”,是战争最倚重的心理内核,如战争信念、战斗士气等。心理重心作为一种能动因素推动或迟滞着战争的进程。现代战争中,对心理重心的打击也走向前台。1986年,美空军上校约翰·沃顿在《空中战役:制定作战计划》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五环”理论,其中关于领导层和民众层环的论述就涉及心理重心。海湾战争后,美军提出“基于效果作战”的全新概念,并逐渐发展为一整套作战方法,如“平行作战”、“斩首战”、“震慑战”等,其核心观点就是对心理重心的打击,通过对对方认知体系实施颠覆性影响,重塑或改变认知模式,以摧毁对方的抵抗意志。

  信息重心逐渐上升为信息化战争的关键领域。信息化战争中,各军兵种部队及其武器装备间任何物质和能量的流动与交换都要在信息的主导与控制下完成。战斗的整体运作,各战场的相互配合,指挥员对各参战力量、各战斗行动的指挥控制,都依赖于信息的联通。占据信息技术优势的一方,不仅能够释放出最大的作战效能,而且能够有效控制对方信息流动。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在空间部署了50多颗军用卫星,并征用了多颗商业卫星,同时还在空中部署了“全球鹰”、“捕食者”等多种无人侦察机和E-3、E-8预警机,再加上陆、海、空三军指挥系统均实现了互联,从而能很快将战场信息和作战命令转化为精确的火力打击。

  作战重心发展演变的原因

  一般来讲,作战重心是稳定不变的。但由于战场空间、作战方式等战场要素的改变,或产生了新的关键性要素,造成作战指向或目标的改变,这时往往就会形成新的作战重心,促成作战重心的演变。

  环境平台——不断拓展的战争空间。不同的战争空间代表着不同的战场要素组合形式。当前,战争空间已由陆地、海洋、空中扩展到信息空间和心理空间,表现为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的共同作用。物理域是战争物质体系和力量构成的场域,主要由陆战场、海战场和空战场等战场空间组成,是传统的力量重心所在空间。信息域是信息元素构成的场域,主要围绕信息的获取与识别、转换与传输、储存与提取、攻击与防护等所展开的空间。信息化战争改变了以实力对抗、实体消耗为主的作战方式,代之以制信息权为重心。认知域主要是人的认知、情感、思想、观念和精神等构成的空间。当前,美军正努力构建智能化与信息化的联接,通过作战指挥、武器平台和装备实体间的互连互通和互操作,实现物理空间和信息空间的融合,在此基础上获取现代战场认知优势。

  动力支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旦技术上的进步可以用于军事目的,并且已经用于军事目的,它们便立刻几乎强制地,而且往往是违反指挥官的意志而引起作战方式上的改革甚至变革”。火药的发明和应用宣告了热兵器时代的到来,炮战开始成为战争的主要手段,于是火力成为作战重心;蒸汽机和内燃机的运用使军队机动力大大增强。近年来,信息化弹药、信息化军队和新型指挥控制系统的出现,加上太空技术、卫星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运用,现代作战转向了信息重心,以破坏、瘫痪敌方的战场认知系统、信息系统和指挥控制系统为主要作战目标,着眼破坏敌方信息化战场支撑设施及运作基础,削弱和瘫痪敌信息利用能力。

  目标方向——全新的战争目的与理念。在现代战争中,战争决策者一般不再以占领敌国、全歼敌军等为终极目标,而是把综合运用各种武力和非武力手段来征服敌人,使敌方服从己方的意志,看作战争的目的。在这种背景下,舆论对抗、心理较量和法理争夺等逐渐发展成为常态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样式,作战重心也由传统意义上的力量重心,扩展到信息重心和心理重心。

  把握三个作战重心的辩证统一

  为赢得军事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我们要积极适应信息化战争作战重心发展演变的趋势,充分认知三个作战重心之间的辩证关系,既要用前瞻的眼光把握重要方向和重点领域,又要用系统的观点加强军事基础领域的建设。

  打好力量重心。力量重心是信息化战争的基础,信息重心和心理重心皆离不开力量重心的支撑。打好力量重心一是要搞好军事科研。要密切关注世界军事发展趋势,以先进的理论成果支撑起军事实力的跃升。二是做好新式军事装备建设。推进军事装备信息化,把火力毁伤装备与电子信息装备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发展战略性、关键性新型武器装备和作战平台,形成现代武器装备体系。三是发展新型作战力量。新型作战力量是适应新的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满足新的作战需求的军事力量。新型作战力量建设要坚持战斗力标准,以基于信息系统体系作战能力的提升为核心,突出远程、快速、精确打击能力建设。

  运筹心理重心。加强认知域作战研究,提高心理攻防能力。认知域作战明显不同于物理域作战,它是通过心理战信息的“软杀伤”实现的。提高心理攻防能力一是要瞄准信息战要求加强心理战力量建设。信息化条件下心理战力量朝着“数字化”、“模块式”方向发展。“数字化”建设保证了心理战部(分)队作战行动、作战指挥快捷高效;“模块化”建设,将心理战力量分别建成一定标准的“预制件”(如产品制作模块、战场喊话模块等),战时可根据需要将若干相同或不同的功能模块灵活组合,实现“即组即用”。二是要探索信息化战争中心理战进攻样式。信息化条件下心理战将不再有固定的部署模式,却可以通过一体化信息系统,实现在全维战场上无固定战线的功能性作战。心理战要积极适应这种战场新态势,探索如黑客定点攻击、手机与短信精确打击、邮件直达等心理进攻新样式。三是要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心理战防御方式。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战争环境具有情况急、变换快、风险大、标准高等特点,对参战官兵的心理形成严峻挑战。因此,心理战防御除了要加强传统的官兵生理心理训练外,还要积极探索对抗敌信息手段特别是网络手段的心理攻击,筑牢官兵心理防线。

  决胜信息重心。提高信息作战能力一是要构建完备的信息化作战体系。现阶段我军作战体系虽然增加了信息对抗和信息支持等系统,然而结构形式受传统作战思想影响仍然较大,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作战。信息化作战体系要以网络为依托,包括实时化的战场感知、网络化的指挥控制、一体化的全维力量、精确化的打击手段等内容。二是要增强信息作战指挥决策能力。在信息化战场,配置在不同地域的各级各类部队可以共享战场信息,实时感知战场变化。因此,各级指挥员如何适应信息化战场快节奏的要求,如何打破传统的逐级决策模式的影响,如何利用战场共享信息进行联合指挥,这都对指挥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要加强信息作战方法研究。积极探索电子对抗和网络攻防等手段,研究信息化武器装备防自扰、防互扰、抗干扰的技术措施,探索防信息失密、防平台失能、防指挥失灵的战术手段,形成攻防一体的信息作战方法体系。

  (作者单位:南京政治学院上海校区军事心理与心战系)

责任编辑:梁瑞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