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击沉摧毁敌方航母并不是反航母的最终目的,以最小风险和代价确保战略目标最迅速全面的实现才是战争目的。
日本的准航母日向、出云,印度的超日王等纷纷登台亮相,让航母热持续升温。与此同时,反航母无疑也成为关注的焦点。针对航母的导弹真的是航母杀手吗?打击敌方航母一定要将其击沉、彻底毁灭吗?随着现代战争的发展,作战样式的不断改变,攻击的方式和尺度能否也随之在观念上有所改变呢?
击沉一艘现代航母究竟要付出多大代价?美国军方曾经做过一项击沉航母的实验。实验中为了击沉没有任何防护情况下的一艘退役航母,动用了成百上千枚各种类型的大威力武器,轮番攻击了很长时间。可见,击沉航母战斗群中层层防护的航母困难很大,而且成本高昂。以导弹为例,导弹广泛运用于各种作战平台,其技术复杂,造价昂贵。战争中,对载弹量有限的作战平台来讲,打一枚少一枚。有人做过一个生动的比喻,用导弹打航母,就好像是用成吨的黄金砸,砸不砸得中、砸不砸得沉是一回事,负不负担得起则是另一回事。未来战争中,除了航母以外,还有机场油库雷达站以及其他大型水面舰艇等诸多有价值的多样目标需要导弹去打击。在导弹总量有限的情况下,花费过多的有限资源去彻底毁掉对方航母,成本上是否值得,不可能不算经济账。因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胜利模式让战争双方都承担不起。除此以外,击沉敌方航母在政治层面上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航母往往是大国的标志,不仅具有重大的军事意义,还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航母被击沉不仅会让所属国蒙受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会让政府和军队颜面尽失,有可能为挽回损失和颜面而采取激烈报复手段导致战争升级。
反步兵地雷在研发之初,其爆炸威力足以杀死触雷人员。然而,实战中人们却发现,让敌人失去行动能力的效果远比杀死敌人好。因为失去战斗能力的敌人更能牵制敌方作战力量,打击敌方作战士气。因此,击沉摧毁敌方航母并不是反航母的最终目的,以最小风险和代价确保战略目标最迅速全面的实现才是战争目的。特别是在反对第三方干涉背景下的现代战争中,让干涉国航母在己方实现战略目的时限里暂时性失能比击沉它更有效,毕竟干涉国不是自己的主要作战对象,应尽力避免喧宾夺主牵涉主要精力,偏离作战目的。由此,发展反航母手段,只需要以最少数量的武器、最有效的手段在最佳时机最佳地域确保精确命中,并恰到好处破坏敌航母飞行甲板、动力系统或指挥系统等,确保航母在达成战争目的前无法实现和恢复攻击力,不能发挥作用即可。
推而广之,不仅发展反航母手段如此,各种军事打击手段都应当跳出战胜即摧毁的窠臼,提倡高效低耗,恰到好处,绝不拖泥带水。准备战争和打赢战争,军事打击手段绝不能把目的局限在彻底消灭摧毁敌方有生力量和作战平台上,而要把目光聚焦在确保战略目标安全高效达到的关节点上。要抓敌要害,或斩首或点穴或破袭,尽力减少过度打击带来的风险和耗费,不实施无把握的攻击和不确定的冒险,以最小的损失赢得最大的胜利,让有限的国防军事资源和力量发挥其最大的效能。
(作者单位:海军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责任编辑:梁瑞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