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依托指挥信息系统,指挥要素、信息要素和火力打击要素分别组成指挥控制网络、信息网络和火力打击网络,并通过系统整合成一个大网络。因“网”施谋是信息时代指挥谋略对抗的重要特点。
信息系统条件下,在把握传统指挥谋略思想精髓的基础上,需要根据新时代指挥对抗特点规律,不断拓展指挥谋略内涵及运筹方法,尤其是将传统指挥谋略谋势、用奇、施诈等手段运用到指挥信息系统作战中。而这一过程也是指挥谋略运筹发生时代嬗变的过程。
生谋模式:由智囊群谋转向人机合谋
指挥谋略产生于战争实践,并依据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经历了指挥员或谋士单谋、智囊群谋、人机合谋的发展过程。指挥员或谋士单谋在指挥谋略的发展史上曾占据较长时间,姜尚、孙武、诸葛亮、刘伯温等历史上的谋略大家,他们依靠雄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精确的判断力和奇思妙想的创造力,与敌展开谋略对抗,演绎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奇谋良策。随着作战方式的变化、武器装备的更新和战争思维方式的嬗变,战争实践越来越复杂,以往组织松散、分散献策的个体谋略生谋模式逐渐不能适应指挥谋略对抗的需要,于是出现具有组织体制作支撑的智囊群谋的生谋模式。智囊群谋特点是密切协作、组织有序、整体涌现,有效增加了指挥谋略对抗中谋略生成的科学性。
现代战争节奏加快、信息量倍增,指挥员施计用谋前先要对海量信息进行筛选、甄别,单靠人脑已经很难适应指挥谋略运筹需要,迫切需要新的技术手段使人脑从繁杂的信息处理活动中解脱出来。指挥信息系统显著增加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精度,其辅助决策功能可以部分地代替人脑承担大量的计算任务,并进行方案推演和模拟论证,有效发挥人脑的创造性与电脑的逻辑性优势,依据两重性逻辑原则将电脑的程序性和人脑的创造性进行有效结合,实现谋略与程序并重,使基于系统、借“机”生谋的人机合谋成为更有效的谋略生成模式。伊拉克战争前,美军组织了代号为“内窥03”的大型虚拟军事演习,利用人脑加电脑的智慧聚焦型思维方式设计谋略模型并进行反复推演,一定程度上为赢得指挥谋略对抗优势奠定了基础。
示形方法:由火力造势转向信息造势
传统的示形方法主要是基于人体感官造势,包括兵力造势和火力造势。毛泽东认为,迫使敌人不得不听从我们的调动,是军事谋略艺术的突出表现之一。毛泽东在战争实践中非常善于利用兵力造势示形调敌,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解放战争中的围城打援都是这方面的经典案例。火力打击武器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使得火力造势逐渐占据主动,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无不是以空袭行动开始,强大的火力威慑比起兵力造势效果更明显。
以何种造势示形方法为主,关键取决于战争以何种因素为主导,兵力、火力对抗为主导的时期必然以兵力、火力造势为主,指挥对抗为主导的时期必然以信息造势为主。以往判断敌军指挥机构和主力部队的方位,主要以兵力众寡为标准,如今主要以电磁信号和网络特征密度为标准。信息造势的主要手段包括电磁造势、网络造势和心理造势,其目的之一是隐真示假,减少指挥机构信息征候的同时,增加和有意暴露假指挥机构的信息征候,使敌无法探明我指挥机构的地理位置,分散敌指挥员精力并牵制其作战力量。诺曼底登陆中,盟军虚构的美军“第1集团军”和英军“第4集团军”,就是一次成功的电磁造势示假行动。信息造势的另一个目的是心理威慑。信息造势不再是以往凭借万炮轰鸣、硝烟弥漫的火力造势,而是在充分了解敌方指挥员心理底线和精神依托的基础上,通过电磁、网络等手段放大敌我之间的实力对比,显示我军在信息能力、力量对比等方面具有压倒性优势,并利用敌指挥信息系统的薄弱环节对敌指挥员展开信息攻势,使敌指挥员意志动摇、精神紊乱、心理动荡,失去基本的判断能力和指挥决策能力,最终放弃作战行动。
施谋重心:由兵力歼灭转向体系破击
谋重是指挥谋略的主要作用对象,重即重心和要害。指挥谋略运用的目的是以最小代价赢得与敌力量对比的最大优势,以往的优劣对比是以兵力众寡作为标准,指挥谋略的着力点是歼灭敌有生力量,通过各种战役战斗,积小胜而大胜,使我方兵力数量超过敌军并最终获胜。从上党战役开始到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解放战争史就是我军老一辈军事家运用谋略,改变敌我双方兵力对比最终获取胜利的发展史。
信息技术和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和广泛使用,尤其是指挥信息系统的融合链接功能,使作战力量日益系统化,战争表现为作战系统之间的整体对抗,作战的焦点也从消灭人员转向摧毁指挥。根据系统论结构决定功能的原理,作战系统的结构一旦遭到破坏,其功能就会丧失而陷入瘫痪,信息技术与火力打击技术的有效结合,客观上也提供了体系破击的前提。因此,作战双方更多地围绕寻找并打击破坏对方作战系统关键节点施计用谋,指挥谋略的作用对象呈现由面到点的变化,指挥谋略对抗的施谋重心由兵力歼灭转向体系破击。科索沃战争中,美军通过对南联盟实施重心打击,在其95%的军队完好无损的情况下,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运筹方式:由概略分析转向精确分析
传统的指挥谋略对抗、谋略运筹以定性的经验型概略分析为主,定量分析较少,精确分析更不具备条件,已有的定量分析对事物数量关系的分析亦常显不足。概略分析的谋略运筹方式,反映了当时认识工具和认识能力的历史局限性。以往指挥谋略对抗中,指挥员受信息侦察手段和指挥手段的限制,识谋具有模糊性,用谋和破谋具有冒险性。
精确的战争需要精确的谋略。现代科学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指挥信息系统的作战运用,使得信息获取、信息处理更加快速精确,指挥信息系统的辅助决策功能使指挥谋略运筹由传统非程序性向程序性发展,精确分析成为可能且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精确分析的谋略运筹方式,与指挥员直观经验型、灵感突发的创造性指挥艺术并不矛盾,在此基础上,依靠全面精确的信息获取、科学严谨的逻辑推理以及充分的实验评估,使谋略运筹更加科学合理,减少谋略的错误,保障谋略的择优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现代指挥谋略对抗的“谋略差”体现在“技术差”中,建立在技术差之上的海湾战争,就是精确分析对概略分析的指挥谋略非对称对抗。
思维方法:由零计散谋转向系统筹划
指挥谋略对抗,本质上是指挥员思维力的比拼,不同的思维方法决定不同的谋略筹划方式。指挥谋略对抗的思维方法受作战方式的影响,传统作战的系统性不强,各军兵种单独作战,且信息能力和机动能力有限,除了在战略指导上讲求整体性之外,每一次战役战斗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临机施谋,成就了滋生各种经典谋略思想的土壤,古今很多脍炙人口的谋略都是指挥员和谋士零计散谋所完成的。
基于信息系统所形成的作战系统,具有较强的整体性,依托指挥信息系统,指挥要素、信息要素和火力打击要素分别组成指挥控制网络、信息网络和火力打击网络,并通过系统整合成一个大网络。因“网”施谋是信息时代指挥谋略对抗的重要特点。针对复杂的战场环境和作战网络,需要我们运用系统思维整体筹划谋略。一是以网络思维方式为主导。从纵向和横向、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准确把握施谋对象的整体性,从指挥对抗双方整体互动中把握用谋规律,突出非线性思维、信息化思维和交互式思维的运用。二是注重对用谋对象进行要素分解。作战系统功能的发挥取决于作战要素的有序排列和合理组合,要想充分认清用谋对象,需要将敌作战系统进行要素分析,解析其特征要素,把握其关键要素及关系特征,再将系统进行还原,提纲挈领认清其全貌,以针对性地施计用谋。三是坚持整体性原则。在谋略筹划中,应不拘泥于细节,善于“跳出来”,从整体去把握敌作战体系与外部环境的关系规律,筹划全局性的最佳谋略。四是突出多维筹谋。强调拓展思维空间,伸长思维触角,横向上把握施谋对象全局,纵向上把握施谋对象全程,从指挥对抗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中预测走向,敢于标新立异、打破常规,从而拟定科学的谋略。
(作者单位: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军队指挥系)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责任编辑:梁瑞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