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指导艺术的历史拓展
2013年04月17日 11:11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4月17日第440期 作者:刘戟锋 赵阳



  【核心提示】战争指导既是科学,又是艺术。今天,人类战争形态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作为一种新的力量运用于现代战争,一方面在努力降低战争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又在极大地增加战争的复杂性。
 


    战争指导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因为战争既有确定性又有不确定性。战争的不确定性一方面源自作战双方力量的复杂变化,另一方面产生于军事指挥员对形成、提升和运用战争力量的主观创造,而这种主观创造见诸于军事实践,便构成了战争指导的艺术。物质决定意识,战争力量的物质基础在本质上决定了战争指导艺术的创造空间。今天,人类战争形态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作为一种新的力量运用于现代战争,一方面在努力降低战争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又在极大地增加战争的复杂性。战争指导艺术的未来空间在哪里,它会变得更广阔还是更狭窄?要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军队战斗力的三个基本要素,即人、武器、人和武器的结合方式三个维度,对战争指导艺术空间进行历史考察,从而发现规律,指引未来。

  战法变换:古代战争指导艺术创造的单一维度

  历史上军事变革的勃兴,往往首先发轫于技术和装备。冷兵器时代,武器之间的对抗本质上是武器材料的比拼。青铜兵器取代石制兵器,精钢兵器取代铁制兵器,在新旧武器交锋中,材质的差异成为影响战争力量对比的重要因素。然而,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相对迟缓,使得新武器材料的发明和应用周期往往长达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孙子兵法》大谈战争五事,却并不言器,正说明在武器方面,古代军事指挥员很难寻觅创造战争指导艺术的空间。

  不仅如此,材料主导式武器的对抗效能依赖于军人体能的发挥,但体能毕竟是有限度的。提高体能,除了平时的严格训练和战时的情绪激发,并无他法,因为人终究不能突破其自身的生理极限。回顾历史,古代人类战争在很长一段时间处在“全民皆兵”时代,即平时为民、战时为兵,个人的体能差异可以忽略不计。由此可见,在冷兵器条件下,人的体能差异也不足以为军事指挥员提供战争指导艺术创造的空间。

  人的体能有限,装备近乎停滞。那么,军事家创造战争指导艺术的空间从何而来?答案就在人与武器结合的战法上不断推陈出新。战法即作战方式,解决的是对作战力量如何运用的问题。战场环境复杂多样、敌我态势瞬息万变、作战条件千差万别,迫使军事指挥员必须根据战争的实际,因时、因地、因势,创造性地运用各种作战力量,以达到预期作战目标。战法本身包含的这种创造性、不确定性和不可复制性,体现了战争指导艺术的基本内涵。

  回顾中外古代战争,其艺术性的完美展现,无不是在战法的创造和运用中实现的。在中国,从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到三国时期的“火烧连营”,从宋元时期的“铁骑西征”到明清时期“东海抗倭”,迂回战、伏击战、长距离远程奔袭战、大规模分割围歼战等大量战术战法在一次次战争实践中被创造、被运用,并形成了《孙子兵法》、《便宜十六策》、《百战奇法》等一大批兵学战法理论。在西方,从古希腊亚历山大的“波斯战役”到古罗马恺撒大帝的“伊莱尔达战役”,从中世纪的“十字军东征”到16世纪的“法兰西内战”,运用于其中的阵地战、袭击战、工事防御战、多兵种合同战等多种战法样式至今仍在世界战争指导艺术史殿堂中闪烁光芒。可以说,战法创新也是人类战争由古代延伸到未来的永恒艺术主题。

  装备革命:近代战争指导艺术创造的大幅拓展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由此触发的工业革命,促使近代战争的艺术空间被飞速拓展到武器装备领域。欧洲文艺复兴在给人类以思想上的解放的同时,也为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带来了曙光。其后,物理学、化学以及工程机械学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上的应用,彻底改变了武器装备的传统对抗模式——由材料对抗转为能量对抗。热兵器时代的武器是通过化学能或核能转化为动能实现杀伤作用的,而在这一转化过程中,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量级、不同样式、不同规模的武器装备,这就为战争指导艺术的发挥打开了无极之门。同时,欧洲工业革命的全面爆发,为武器装备的大规模生产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极大地缩短了武器装备从研制到列装所需的时间,使军事指挥员不再被动地受装备条件的制约,而是可以主动创造符合作战构想的新式武器,战争指导艺术也就从传统的战法领域拓展到了装备领域。

  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了诸如坦克、飞机、火炮、潜艇等新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除了对一战时期的武器装备进行了全面改良以外,还出现了火箭、弹道导弹、新式坦克、战斗机、轰炸机、雷达、航空母舰、原子弹等武器装备。新式武器的出现成为近代战争指导艺术创造的新源泉。

  新的武器装备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作战样式,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战效能,如有了新式坦克,才有了闪击战,有了远程轰炸机,才有了战略轰炸的新概念,而航空母舰的出现则催生了海空协同作战构想。武器装备发展与作战样式创新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拓展了战争指导艺术的空间。

  但是,热兵器对军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人的技能的提高同样是有限的。在实际作战过程中,试图利用技能差异而创造战争奇迹的想法往往难以实现。

  智能较量:现代战争指导艺术创造的广袤空间

  信息科学及其技术龙头地位的确立,改变了材料或者能源主导社会的历史。对军事领域而言,就是引发了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改弦更张,使军人的智能一跃而上升到首要地位。举凡无人装备的发展、网络空间的对抗、太空力量的部署,都需要科技素质好、反应速度快、创造能力强的智能型军人。同时,超越物理战的认知阈作战,以非接触式作战形态走进现代战场,更要求充分发挥人的主观性、能动性、创造性。武器装备的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使决策指挥向作战主体转移。未来的作战行动,更大程度上将取决于作战主体对战场态势的感知、理解和反映,取决于各作战主体间适应战场态势动态变化的自主协同,而这就要求作战主体既要当好作战员,又要做好指挥员;既要有熟练操作装备的技能,又要有把握战场全局的智能。现代战争的实质是智能的较量,而人的智能,较之体能和技能,其开发潜力是巨大的。在现代战争中,培养、挖掘和充分发挥人的智能,将为战争指导艺术提供新的创造空间。

  信息化技术和手段的应用,使战争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同时增加。历史上的战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透明过,高性能雷达、高分辨率侦察卫星将敌我态势显示得一清二楚;同样,历史上的战争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复杂过,围绕争夺制信息权的网络电磁空间的对抗,使战争环境变得异常复杂,战争的进程已不再是用兰切斯特方程就可以描述的线性过程,而是充满大量不确定性的非线性过程。本质上讲,现代战争的不确定性源自信息的不充分,而现代战争的复杂性则源自信息的不对称。为此,研制和运用高技术信息化装备,全力获取对方信息,尽力保护己方信息,最大程度地制造信息的不对称、利用信息的不对称,将是战争指导艺术在武器装备领域的重要舞台。

  智能开发无极限,战法创新空间也更广袤。现代战争敌我之间的对抗实质是体系作战能力的对抗,而体系之间的对抗,既要求全方位的实力较量,也要求全方位的艺术较量。战争形态的变化,必然要求作战理念、作战样式和作战手段随之发展改变甚至变革。从几场现代战争来看,多军兵种联合的一体化作战、陆海空天电的全维作战、精确定点杀伤的震慑作战、远程制导武器的全纵深作战以及网电一体的信息战、战略心理战等多种新的作战样式登上战争舞台,战法创新速度之快、程度之高,让人目不暇接。未来信息化战争的理念、样式和手段不断更新,上一场战争的经验并不适用于下一场战争。这也就促使军事家们不断推进战法创新,推动战争指导艺术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拓展。

  (作者系国防科技大学军事高科技培训学院院长、少将;国防科技大学培训学院参谋)  

  

责任编辑:武勇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