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人类军事斗争的历史反复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哪里,国家利益必然拓展到哪里,军队使命终将延伸到哪里,军事行动务必影响到哪里。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以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在信息化大潮中抓住机遇,实现军事训练的转型和发展。
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注定会被用于军事、用于战争,推动、牵引着军事变革的节奏与步伐。今日军事训练与以往军事训练有何不同,关键取决于技术在军事领域有何新的突破、新的进展、新的应用。
面向明天曾经难以实现
军事训练是人类军事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即常备军出现后的产物,是和平时期军队建设最经常、最主要的工作。军队开展军事训练活动,与军队担负保家卫国的职责密切相关。军事训练是未来战争的预演。因此,军事训练必须面向明天。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长久的和平时期,兵器由于工业的发展改进了多少,作战方法就落后了多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人们尚缺少能够正确描述、预测未来战争是何模样的技术,因而只能采取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的办法。和平时期由于不具备学习未来战争的技术条件,作战方法也就必然落后于武器的发展。恩格斯的话也是19世纪以及19世纪以前人类军事训练状况的真实写照。
科技使面向明天成为可能
军事训练摸着石头过河的历史终于在20世纪下半叶被改写。20世纪人类在科学技术上所取得的最伟大的成就,是确立了信息科学及其技术的龙头地位,从而掀起了全球性的信息化浪潮,改变了材料或者能源主导社会的历史。这一成就对军事领域的影响,就是引发了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改弦更张,使面向明天的军事训练成为可能。
今天的军事训练之所以能面向明天,关键在于借助信息技术,人类的模拟仿真手段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军事仿真技术的发展,推动模拟训练从静态模拟向动态模拟、从技术模拟向战术模拟转变,促进了实装训练与模拟训练的紧密结合。特别是基于作战实验室的战争预实践,大大降低了军事训练和理论创新的成本,已经成为研究信息化战争和进行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也使得军队面向未来进行训练具备了可靠的技术前提。
自海湾战争以来20多年的军事实践表明,美军之所以再没有遭遇此前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那样的尴尬,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军事先进行了周密的作战模拟推演。如为了准备伊拉克战争,早在2002年美军就利用计算机技术打了一场“模拟战”,即“千年挑战2002”演习。所以国外军事评论家说,今天美军的战争都是首先从实验室打响的。
面向明天的军事训练何以展开
面对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军事训练何去何从?胡锦涛同志明确提出,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的转变。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揭示了军事训练的发展规律,明确了军事训练新的任务和要求。具体而言,就是在装备训练中,要进一步扩大模拟的范围;在人员训练中,要进一步提高智能的地位;在作战训练中,要进一步发挥实验的作用。
信息化对军事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武器装备创新上。当前,信息栅格、云计算、移动宽带、物联网、智慧地球等技术用于军事,大大提升了战场信息基础设施水平,加速了武器装备网络化、无人化和智能化进程,促进了自适应、聚集式综合保障能力的形成。包括信息系统、信息化主战平台、精确制导武器、信息作战装备等在内的信息化武器装备已成为主要作战装备,信息化已成为军队战斗力的倍增器。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趋势要求我们必须发展以训练基地和院校作战实验室为依托,以训练模拟系统为主体,以军事训练信息网和信息资源为支撑的信息化训练条件,不断增大军事训练的科技含量,努力提高军事训练的质量和效益。
人作为武器装备创新的主体,同时也是操作和使用的主体。在不同时代,武器装备发展对军人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在冷兵器条件下,武器作为能量传递的装置,对军人的要求主要是体能;在热兵器和机械化条件下,武器作为能量转换的装置,对军人增加了技能方面的要求;而在信息化条件下,武器作为控制能量的装置,对军人更增加了智能的要求。
2500年前,孙子就已提出“上智为间”,说明中国古代兵圣已发现信息与人的智能之间的内在联系。随着武器装备的日益高技术化,军队的技术构成越来越复杂,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从而对包括体能、技能、智能在内的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今天军事人才要培养智能型军人,所要面对的已不光是演习场上的摸爬滚打训练,或者是射击场上的百步穿杨训练,还将是思维方式方法、刚毅果敢性格、临机处置能力的训练。
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体现在作战体系、作战方式中,贯穿作战体系各要素的灵魂则是信息。古代作战体系的基础是号角、锣鼓、令旗、狼烟等,依靠感官系统,信息仅仅限于单向传递,作用距离极其有限,且内涵简单;近现代作战体系的基础是电讯系统,信息内涵虽然丰富,也仅仅限于三维空间的双向线性传递;只有建立在信息系统基础之上的当代作战体系,才实现了信息在人与武器之间的无缝链接,实现了作战体系的网状化、全维化,实现了不同作战单元之间的互联互通互操作。着眼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就要坚持以作战任务为牵引,以一体化指挥平台为依托,以复杂电磁环境为背景,以战略战役训练为主体,以指挥员训练为重点,充分发挥作战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把各类指挥要素、各种作战力量和保障单元纳入联训范畴,锻炼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组织指挥和部队行动能力。
人类军事斗争的历史反复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成果应用到哪里,国家利益必然拓展到哪里,军队使命终将延伸到哪里,军事行动务必影响到哪里。我们只有始终坚持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以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在信息化大潮中抓住机遇,实现军事训练的转型和发展。
(作者蔡洙虎系总装司令部军训局局长;唐宏伟系总装司令部军训局参谋;刘戟锋系国防科技大学军事高科技培训学院院长)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