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信息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必须根据指挥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和我军各级指挥员的能力素质现状,扎实抓好转变作战观念、完善知识结构、突出培训重点、狠抓实战训练、健全长效机制等关键环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信息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根据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的特点和指挥人才成长的规律,结合我军作战部队的建设实际和各级指挥员的能力现状,扎实抓好培养信息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这一关键环节。
转变作战观念 强化大规模联合作战意识
思想落后是最大的落后。指挥员如果思想观念跟不上战争形态的变化,要实施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是不可想象的。美军在2010年专门提出了主要针对我国的“空海一体战”构想,目前正在由“构想”向“现实”推进。而未来中美之间一旦爆发战争,应对美军“空海一体战”模式的大规模联合作战将可能是我军的主要作战形态。因此,新形势下,必须认清未来我国可能面临的战争威胁,转变作战观念,把强化大规模联合作战意识作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首要问题。一是强化信息主导观念。未来,信息将成为战场的主导,是引领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活动的主线,三军一体的指挥控制系统、互联互通的网络通信系统、全方位全天候的侦察预警系统、精确定位的导航系统以及战场信息分发系统等构建起高效的 C4ISR 系统,要求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必须树立信息主导的作战指挥观念。二是强化综合集成观念。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是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根本,信息化联合作战是敌我双方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只有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把各自独立的作战指挥要素进行整体优化、重组整合,才能实现联合作战能力的系统集成和效能聚合。三是强化全域对抗观念。在未来大规模作战中,敌我双方将在陆、海、空、天、电、网等全维战场展开对抗,夺控“五权”(制空权、制海权、制天权、制电磁权、制网络权)的斗争将贯穿作战全程。
利用院校培训资源完善人才知识结构
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必须既精通军事指挥专业,又具有扎实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工程技术知识和军兵种知识。这要求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必须发挥院校培训的主渠道作用,完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知识结构。一是根植高等教育,抓好基础科技知识学习。培养信息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必须在高等教育基础之上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电磁环境、数据链技术等信息知识的学习,加强信息获取、识别、处理和传输能力的培养,为提高指挥信息化作战的能力奠定基础。二是拓展跨军兵种的院校交叉培训。信息化联合作战是各军兵种力量的综合运用,指挥员必须熟悉掌握各军兵种的基本编成、武器性能和使用原则等,陆军、海军、空军、二炮部队指挥员要相互学习彼此的主战装备和电磁对抗、网络攻防等基本知识,打牢指挥联合作战的理论基础。三是重视加强对主要作战对手的研究。要紧盯美国的军事变革趋势,重点把美军体制编制调整、作战理论创新、海外兵力变动、指挥系统改进、新型装备研制、官兵心理变化、外部舆论环境以及部队的优缺点等情况搞清楚、研究透,做到知己知彼,为战时实施“非对称”作战指挥和作战手段运用奠定基础。四是加强典型战例研究。要深入研究现代战争特别是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俄格冲突、利比亚战争等近几场局部战争,从中学习掌握现代战争的作战理念、攻防样式、特种战法、指挥模式,开阔思维眼界,借鉴有益经验,为未来指挥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奠定扎实的理论和知识基础。
拓展培训对象范围突出人才培养重点
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受训人员数量偏少、年龄偏大、信息化联合作战基础知识薄弱,而接受信息化知识和技能的速度相对较慢,培养起来难度很大。为此,应将培养对象向基层军官延伸。首先,拓展培训范围,由注重中高级指挥员向基层军官群体延伸。使基层干部尽早接受信息化联合作战知识的灌输,打牢基础知识、提升信息素养,为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做好人才储备。其次,区别不同层次,突出培养重点。生长干部和营以下参谋主要应通过初级指挥院校学习军兵种知识、武器装备性能、信息攻防技术,了解联合作战基本理论,重点培养联合意识;团、营职指挥军官主要应通过中级指挥院校培训学习军兵种联合战役知识,掌握联合作战指挥基本理论和主要手段,提高联合作战素养;作战部队和军区以上机关的军、师职指挥军官主要应通过国防大学相应班次的培训加强国家安全战略、军事战略和军种战略理论研究,提升战略思维能力,提高战略级联合作战指挥和训练能力。
依托联合训练实践锤炼人才综合能力
实践锻炼是人才培养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军部分指挥人员的实际能力与指挥一体化联合作战的能力需求尚存在较大差距。鉴于此,必须充分发挥作战部队在培养信息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中的关键性作用,使各级指挥员立足岗位实践,在作战部队信息化建设、军事斗争准备、一体化联合训练、使命性课题研练和复杂电磁环境下联合军事演习等战争“预实践”中摔打、磨炼,使其知识得到内化,素质得到提升。一是结合基于信息系统的首长机关指挥训练,采取业务学习、理论辅导、专题讲座、想定作业、战法研究、模拟推演等方法,学习信息化联合作战理论和指挥方法,提高信息化作战指挥技能。二是充分拓展大型综合训练基地的联训功能,加快信息化改造步伐,使之在基本职能、承训任务、空间时间的利用和提高训练层次等方面逐步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联战联训的需要,保障信息化程度较高的部队能够依托训练基地进行作战单元合成训练和作战要素集成训练,从而为信息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创造实践条件。三是通过换岗交叉锻炼,组织各级指挥员尤其是合成指挥员在军政之间、指技之间、作战部队与兵种部队及科研院校之间交流任职,丰富阅历,增长见识,提高复合素质。四是充分运用联训联演实践,抓好理论集训、模拟作业、网上联训、实兵演习等环节,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级指挥员进行联合训练与联合演习,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经受困难挑战的检验,积累信息化联合作战指挥经验。
完善长效机制健全人才培养使用制度
培养信息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需要制度体系作保障。当前,要以总部印发的《联合作战指挥人才核心素质能力培养模型(试行)》为基础,建立健全指挥人才培养使用的规章制度,牵引和推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一是优化体制编制机制。针对当前军兵种训练仍然存在的条块分割现象,应尽快对有关部门进行合并重组,为开展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训练解决体制障碍,建立健全具有我军特色的联合作战编制体制,促进信息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生成和提高。二是健全训练保障机制。科学合理的联合训练保障机制既是实施信息化联合训练的重要保证,也是培养高素质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重要条件。当前,要打破各部队按级组织、孤立封闭、各自为政的训练保障方式,充分利用综合训练基地和军事协作区的训练场地、设施和保障条件,实行综合组网,资源共享,建立集中统一的训练保障机制,以联合训练的顺利实施催生联合作战指挥人才的快速成长。三是确立公平竞争机制。要以作战训练实践为平台,建立训用一致的合理制度,落实训用一致的根本要求,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公平竞争的环境。要加强对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的全程跟踪考核,将院校培训情况、岗位实践尤其是参加重大演习训练的表现和实绩情况都纳入考核范畴,为选才、用才提供准确依据。进一步规范作战指挥人才选调和任用机制,促进我军信息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与使用协调发展。
(作者单位: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