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海军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
2011年11月24日 14:1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41期 作者:黄宏



  今天陆地资源日益紧张,海洋已成为各国资源争夺的重点,开发海洋、利用海洋、控制海洋已成为各国的既定战略。

  中国要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必须要有安全的海上通道。维护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利益,需要一支真正能称之为“蓝水海军”的海上力量。  

  提升海军装备技术与创新能力,是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提高海军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加快海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海军已初步发展为一支多兵种合成、具有核常双重作战手段的现代海上作战力量。为更好地履行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海军实现整体转型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海军现有装备技术和创新能力,与维护我国海洋国土资源和海洋权益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海洋权利属于国家主权的范畴,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权利。作为濒海大国,中国有1.8万多公里的海岸线,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其中仅面积达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就有6900多个。今天陆地资源日益紧张,海洋已成为各国资源争夺的重点,开发海洋、利用海洋、控制海洋已成为各国的既定战略。我国是一个海洋权益、海洋资源遭到严重侵犯的国家,按照联合国海洋法的规定,属于中国管辖的海洋国土中,岛屿被侵占、资源被掠夺的海域占了将近一半。中国要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必须要有安全的海上通道。维护中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利益,需要一支真正能称之为“蓝水海军”的海上力量。

  海军现有装备技术和创新能力,与维护国家统一、粉碎“台独”势力分裂祖国图谋的矛盾。“台独”分裂势力及其活动是对中国统一和主权最严重最现实的威胁,特别是民进党执政期间,“台独”势力气焰嚣张,企图通过“宪政改造”谋求台湾“法理独立”,其鼓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去中国化”,推行所谓“务实外交”、“银弹外交”,处心积虑购买外国先进武器,谋求加入美国战区导弹防御体系,企图与美日建立某种形式的军事同盟。甚至排出了“台独”时间表,企图通过“全民公决”使“台独”成为“既成事实”。台湾当局曾被国际社会公认为海峡两岸的“麻烦制造者”。而美国一方面重申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但同时又向台湾出售武器和军事装备,加强军事联系,给“台独”势力以错误的信号。目前虽然两岸关系出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台独”势力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抑制,但“台独”势力是不会甘心失败的。我们只有保持强大的战略威慑力量,才能有效遏制“台独”势力,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

  海军现有装备技术和创新能力,与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和各国海军转型的矛盾。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推动下,世界各主要国家纷纷加快军队的现代化步伐,形成以高技术质量建设为主要标志的竞争新态势,先后制定了各自的跨世纪军队发展战略,如美国的《2020年联合构想》、英国的“数字化总纲”、俄罗斯的“军事建设构想”等。美国海军转型以信息化为中心,提出根据“海上打击”、“海上盾牌”、“海上基地”三种能力相结合的分解作战思想。美国海军转型不仅仅是建设新一代的航空母舰和驱逐舰,而在于转型中所涉及的诸多高新技术,而核心和关键的,仍然是信息技术,所谓“网络中心战”,就是以电子信息网络为中心的联合作战。它把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遥感遥测等联为一体,实现覆盖整个空间的通信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武器装备系统协调一致,把目标挥测、指挥决策、火力控制和毁伤评估等结合在一起,使打击效能呈几何数增长。

  未来海军装备技术与创新能力建设目标要求

  2008年,中国颁发的国防白皮书指出“进入新世纪,海军着眼信息化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特点规律,全面提高近海综合作战能力、战略威慑与反击能力,强调海军要“逐步发展远海合作与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能力,推动海军建设整体转型”。着眼世界海洋空间的国家利益,建设现代化蓝水海军,对海军的装备技术与创新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要把发展航母战斗群作为重要目标。美俄海军都有数量可观的大中型航母,它们的舰船可以出现在任何可能出现的海域。英法等国的海军规模虽然不及美俄,但凭借其中小型航母,也可以实施像英国对阿根廷那样的远程海上作战。在巨额军费的支撑下,日本海上自卫队在建造两艘“直升机母舰型驱逐舰”,其远洋登陆运输用舰刻意掩饰其具有航母类战斗力,实际就是轻型航母,总体作战能力和远洋巡航能力超过英国的轻型航母编队。日本已经一再打破不向海外派兵的宪法限制,多次向国外派出海上自卫队,介入全球性地区冲突。

  拥有航母编队,是中国走向蓝水海军的最重要的标志。这是因为,第一,只有有了航母,中国才能真正享有海权,即享有一个国家运用军事力量对海洋的控制能力,具有远洋防卫的能力,跳出第一岛链,打开海军的战略空间;第二,有了航母,就有了海上浮动机场,才能突破陆基飞机受飞行半径的限制,将有限制空权扩大为无限制空权;第三,航母不仅在外交上拥有仅次于核武器的威慑功能,而且还成为加强与世界各国联系的纽带,增强国际合作,使我国更好地融入世界,展现中国和平发展的形象。总之,现代“航母”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舰,而是一个与现代卫星信息技术紧密结合,集陆海空和一切最先进军事技术为一身,并在全球范围最具机动性质的作战平台。没有航母,我们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实质性的发言权会受到影响,就不能在影响中国海洋安全行为的初始阶段进行制止,我国所享有的巨大海洋权益和战略通道就得不到实质性的保障。

  要提高主战舰艇的吨位,发扬重视潜艇的传统。西方军事评论员认为,近年来,我国海军引进俄罗斯“基洛”级潜艇和现代级驱逐舰后,战斗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原来中国潜艇的致命弱点是噪音大,美国国防部在中国2009年军力报告中称,中国海军采购“基洛”级潜艇,“获得了世界上噪音最小的柴电动力潜艇之一”。当然美国更看重的是核动力潜艇,中国唯一一艘“夏”级弹道导弹核潜艇曾成功地进行了水下发射试验,这艘中国自己制造的潜艇装备巨浪-1导弹12枚,理论上使中国具有二次打击的能力。可见进一步发展、完善潜艇和大型水面舰艇对中国国防的极端重要性。

  当前,我军处在机械化任务尚未完成又要努力向信息化过渡的特殊阶段,在信息化建设上,我们要充分利用后发优势,以求跨越发展,在信息化装备特别是电子、精确制导武器方面,其他发达国家起步不久,而我们的航天技术也不逊于人,我们完全可以在装备技术的信息化方面制造“非对称优势”,以较小的投入取得与世界军事强国一比高下的军事抗衡力。美国在争占信息化作战的制高点上,便是充分利用其太空技术,大力发展应用准确的卫星定位引导打击能力。我国神舟载人飞船和“北斗”定位卫星的发射成功,说明中国的卫星制导技术也已跻身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我们完全可以将其运用到海军装备技术上来。

  协调统筹好加强海军建设的几个关系

  一是国家经济建设与海军装备技术和创新能力建设的关系。要努力形成海军装备技术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之间的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所投项目一定要充分论证,精打细算,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用小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带动中国海军战斗力的总体提升。

  二是引进关键技术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最近十多年来,我们在装备技术建设上大胆引进了俄罗斯的一些装备和技术,如对苏-27、苏-33以及“基洛”级潜艇和现代级驱逐舰的引进,使我们的海空力量缩小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装备引进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要吸收和消化引进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我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俄制潜艇的消声隐身技术,对我国自主制造潜艇会有积极借鉴意义。

  三是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关系。我们应着眼于当今军事变革的前沿,抢占未来军事斗争的制高点,把现实与未来很好地统一起来,发挥后发优势。在海军的装备技术和创新能力建设上,打破常规,尽可能采用最先进的技术,使海军建设在完成机械化、信息化双重历史任务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是装备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与军事学术、人才培养的关系。在我军的现代化建设上,要把硬件与软件、有形与无形有机地统一起来。装备技术是要靠人去掌握、去开发的,有了先进的装备,还要有先进的作战思想和作战理论作指导,未来海军现代化建设也要把这两方面统筹起来。

  (作者系国防大学教授、少将)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