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平台的改造展示我国海防文化力
2011年10月13日 10: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第229期 作者:刘保铭 杨晓华

  2011年7月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在北京宣布,中国“正在利用一艘废旧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学实验和训练”。这艘原名为“瓦良格”号的进口废旧航母平台在完成改造后,将成为中国海军的一艘试验和训练舰。2011年8月10日,中国航母平台进行首次出海航行实验,标志着中国航母建设迈出新步伐。

  文化是人类在改造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同理,海防文化亦为国家海洋防卫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按照万功民《军事文化学概论》中关于军事文化的划分层次,从海防文化的内涵来看,它包含海防物质文化、海防制度文化和海防精神文化三个层面的内容。其中,海防武器装备是构成海防物质文化的要件和基础,没有海防武器装备,海防安全就是一句空话,而没有海防安全,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海防文化和海洋文明。中国航母平台的改造,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展示了我国的海防文化力,从而必将揭开我国海防历史的新篇章!

  从海防文化的视角看,中国发展航母具有重大意义。

  其一,标志着国家海防物质文化水平空前跃升。

  对军事文化而言,武器装备是国家军事器物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航空母舰是现代军事器物文化的产物,它是当今世界上吨位最大、威力最强的海防兵器,由舰体结构系统,武器系统,动力装置、探测、通信和导航系统,指挥控制自动化系统和火控系统以及工作和生活舱,油、水、弹药舱和器材舱等构成。航空母舰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机械化作战平台,而且是各种先进武器装备和大量信息技术的“集大成者”,还是航空母舰与舰载机、护航舰只等各种节点和连接通路的有效组合,同时又是网络作战中心的核心节点。因此,航空母舰成为一个国家武器装备发展水平以及海防物质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航空母舰作为海上防卫最重量级的武器装备,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它集强大的战略制造业、新材料、高新技术、新工艺于一体,是国家物质财富水平和科技文化水平的集中展示和标志,也是国家海防文化力的凝聚和象征。正如海军军事专家李杰在《航母之路》一书中所说:“航空母舰的最大特点就是吨位大,轻型航空母舰排水量也得在万吨以上级。因此,航空母舰的服役,必将增加海军的舰艇总吨位和单舰平均吨位。总吨位的多少反映了一国海军的总体规模和实力,而单舰平均吨位的大小则能部分反映该国海军的综合作战能力,尤其是远洋作战能力。”

  其二,显示我国经略海洋、创造和谐海洋文化的战略目标有望实现。

  新思想新观念,人们称其为文化先导力。文化先导力的价值就在于率先导航。海军建设的新思想新观念,是实现经略海洋、和谐海洋文化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和体现。在21世纪的今天,文化先导力已由过去的隐性力转化为显性力,由软实力进入硬实力。《航母之路》一书曾讲道:“航空母舰的建设与发展,带给人们的绝非只是一两件武器装备的增加,而是带来了海战思维理念的全新升华、海军作战样式的全新变化、海军建设模式的全新变革”,而这种新的海战思维理念、海军作战样式、海军建设模式,正是“崛起的世界大国需要蓝水海军”的观念。

  可以预见,航母作战平台的改造发展,将使国家的海上力量成体系地高度凝聚起来,使海军的战斗群可以大大地延伸到中远海,从而将彻底改变中国海军传统的海上作战样式,进而使海军的指挥系统、编制体制、军事理论等方面都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而这种变化则是海军建设发展的巨大引力,是实现经略海洋、和谐海洋文化战略目标的巨大先导力。

  当今全球化时代产生的种种冲突,本质上说是文化的冲突,是文化先导力竞争的结果。文化先导力通过科学技术的创新和转化成为新的生产力。通过改造与发展航母所产生的文化先导力,将引导我们去实现经略海洋、和谐海洋的文化战略目标。

  其三,彰显我民族精神的升华与重塑。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的100多年间,帝国主义列强从海上大规模入侵中国就达84次之多。特别是1894年,在黄海爆发的那场中日甲午战争,使一个诞生了《孙子兵法》的民族千古蒙羞。中华民族的子孙永远不会忘记这场战争。当时,海军出身的思想家严复“中夜起而大哭”;谭嗣同更是发出了“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感言。自甲午战起,一代代中国人前赴后继为中国海防而拼搏的精神与信念从未消退。

  1987年3月,刘华清司令员在和前海军司令员肖劲光的一次谈话中就说道:“中国是一个濒海大国,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如此辽阔的海防边疆,却只有中小型舰艇和短程岸基防空兵,一旦海上发生战事,不能远距离作战,只能‘望洋兴叹’。而发展航母,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现在搞航空母舰,财力、技术上仍有困难。但不能等,十年内不搞,十年后再搞,也还会有困难。因此,要早论证,早点把这个问题研究透,那样才有主动权。”刘华清随后向军委汇报了关于海军装备规划中的两大问题:一是航母,一是核潜艇。这两个问题都是涉及我国海军核心力量建设的关键性问题。

  海洋是21世纪人类新的资源宝库,也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通道。中华民族要振兴、要走向世界,就要建立强大的海军,就要拥有海权。进而就不能不发展航母。这将是中华民族在进取道路上的必经之路。

  中国核武器的研制与发展,曾留下了永远值得我们铭记的“两弹一星”精神。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支军队来说,这是民族之魄,民族之魂。今天,对于中国航母平台的改造及发展,最需要的就是这种进取精神、创造精神,这种民族精神也将再一次得到全新的升华与重塑。

  (作者单位:沈阳炮兵学院)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