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道:“诈敌人,使不知我本情,然后能立胜也。”“诈败诱敌”,是《孙子兵法》中“能而示之不能”的具体运用,是“兵者,诡道”思想的反映。战胜敌人,要靠谋略、靠诈伪,这是历代军事家所推崇的重要的谋略思想。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一回载,楚庄王意欲重整先祖霸业,对内改革,对外征战。公元前606年,斗越椒伺机谋反,乘庄王北伐之机,举兵占领郢都,随即拦截庄王归路。庄王回师途中,进至漳澨与叛军相遇。双方初战,庄王部队损失不小。庄王心生一计,假退兵,暗地把大军四下埋伏,以一队兵引诱敌人,待其疲惫不堪时,聚而歼之。斗越椒中箭身亡,叛军大部被歼。庄王遂凯旋郢都。
“诈败诱敌”,关键在于“诈败”,非真败也。兵以诈立,对于强敌,不能死打硬拼,必须寻找使敌由强变弱的方法。如《三十六计》中“走为上”,就是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种策略。“诈败”能否达到诱敌的目的,不但取决于己,也取决于敌。因为敌对双方都企图识破对方,战胜对方。不善诈,必被敌所诈;不识敌之诈,也难脱敌之圈套。善用诈又识敌之诈,方能主动。因而“诈败”要恰到好处:过早,易被敌识破;过迟,又难以脱身。“度”要适中,必须合理可信。楚庄王在“诈败”时,不但设下伏兵、亲领一部兵力于拂晓退走,而且在退兵时又派人假借老百姓到斗越椒军中“告密”;行至清河桥,又佯装在桥北晨炊,待斗越椒追兵到,就弃其炊具而逃,引诱敌军追赶。“用诈”还要顺应心理。在战场上,欺骗一方为达到一定的军事目的而施放的欺骗性信息作用于敌军指挥官的大脑以后,能否被其接受,除了信息本身的仿真性之外,还与敌心理倾向性有关。楚庄王“诈败”时,就利用斗越椒企图生擒庄王的心理,派后队兵马假传“庄王就在前面”,以紧紧吸引住敌军。
“诈败”是为了诱敌,诱敌是为了歼敌。一方面,在“败”时,要让敌以为真败而非“诈败”,又要掌握自己的部队的思想脉搏,做好思想工作,防止失败主义情绪。另一方面,掌握好反击时机,这是运用此谋略最精彩的一步。
现代战争,敌我双方机动能力都大大提高,战场观察、情报分析能力也非冷兵器时代可同日而语。但无论部队装备如何发展,“用诈”谋略运用仍然不失其作用,只不过依新的条件有所变化而已。
(作者系南京陆军指挥学院教授、少将)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