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电子、网络一体化作战——破击基于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作战体系的“点穴术”
2011年06月02日 16:28 来源: 作者:

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 185 10 版“军事学”文章之一。


  破击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必须通过集成所有参战力量,综合运用软硬两种手段,将火力战、电子战与网络战手段紧密交融、有机联系,实施一体攻击,对敌方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的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全过程进行削弱和破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为作战方式的演变提供了物质基础,为战争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传感器网络、交战网络和信息网络组成的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使战争进入到了基于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的体系对抗作战阶段。

  四大优势促战斗力质的飞跃

  基于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的作战体系能够实时融合各种信息,共享战场态势,减少“战争迷雾”的制约,获得信息优势;将指挥控制人员的创造性指挥决策能力与指挥控制系统所提供的智能化决策支持能力紧密结合,缩短决策时间,获得决策优势;快速进行战场情报、目标数据和指挥信息分层式分发或广播式分发,提高了指挥控制的时效性和稳定性,变逐级指挥的树状指挥结构为扁平式结构,减少了指挥层次,缩短了指挥时间,获得指挥控制优势;作战单元能够共享感知和认知,准确理解上级决心和友邻部队的作战意图,部队之间容易达成自同步和自协同,更好地发挥体系整体作战效能,获得协同优势。信息优势、决策优势、指挥控制优势、协同优势使作战体系内作战单元与作战单元、作战单元与信息平台之间形成强耦合关系,作战体系产生了远远大于各作战单元作战效能之和外的信息结构力,战斗力出现了质的飞跃。

  摧毁指挥信息系统 破击作战体系“死穴”

  巨大、动态的网络系统必然有着复杂的物理和逻辑结构,用户数量庞大,运行模式复杂,链路遍及全国(球),信息传输方式多样,系统的复杂性随其节点数量递增,导致系统可被攻击的环节多,可选择的实施手段多,军事弱国甚至民用机构或个人都有可能使用简单的设施设备,花费少量资金对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实施攻击,系统的可靠性难以保证。一旦指挥信息系统遭到毁灭性打击或破坏,对于整个作战体系来说,无论是战术、技术还是从心理上都可能无所适从,作战体系迅速从有序状态进入无序状态,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带来的种种优势随之消失,作战体系整体效能出现“轰塌”效应。复杂的系统结构,多样的信息传输方式,系统存在的“轰塌”效应,使基于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作战体系存在着难以避免的“死穴”。因此,摧毁、破坏敌方的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就成为破击敌方作战体系优先考虑的作战样式。

  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的使用依赖于以电磁、计算机网络为主的信息空间。传统的火力战,只能破坏系统的部分节点或链路,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通过冗余设计、雷达组网或链路重组,能使系统保持持续运转或很快恢复功能,单纯的火力战不能在短时间、大范围内达成破坏、瘫痪敌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的目的。单纯使用电子战能够局部或部分剥夺敌方的频谱使用权,但电子战的破坏基本停留在信号层次,对敌方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信息处理和利用环节不能产生影响。单纯利用网络战手段,通过破译敌方的网络协议,侵入敌方网络内部进行攻击,也仅仅只能破坏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的信息处理、使用环节。电子战、网络战相对而言比火力战更易实施,操作也更加灵活,但只能使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暂时失去或降低作战效能,若要根除其威胁还需要兵力火力的硬摧毁。

  破击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既不能完全依靠信息域的软杀伤,也不能像机械化战争一样通过摧毁破坏物理域个体目标的长期累积来战胜对方,只有通过集成所有参战力量,综合运用软硬两种手段,将火力战、电子战与网络战手段紧密交融、有机联系,实施一体攻击,对敌方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的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和信息利用全过程进行削弱和破坏,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有效夺取战场信息的获取权、传递权、控制权和使用权,从而摧毁、破坏敌方的作战体系。

  破击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首先需要将情报、侦察、监视系统各种传感器发现、截获的大量信息相互印证、融合,对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中主要网络节点、骨干雷达、传输链路等目标进行识别与精确定位;使用专门的无线接收设备,截获目标网络的无线接口、开放链路和电磁设备泄露的电磁信号,对这些信号进行分析、破译和还原,掌握其工作原理、传输协议、数据格式等技术资料。透彻了解目标网络后,综合应用火力战、电子战、网络战手段,实施整体破“网”。

  利用火力战手段,使用反辐射武器、精确打击兵器对敌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的组网中心、骨干雷达、通信枢纽、信息主要传输链路等重要节点实施打击,破坏敌方的信息化战场支撑设施及其运作基础,瘫痪、破坏敌方的战场认知、指挥控制能力。利用电子战手段,干扰其侦察情报监视系统,压缩其预警探测范围,阻断其信息传递。利用网络战手段,使用电子战装备以非接触无线电注入方式,实施网电一体作战,以敌方雷达、通信分系统的天线为入口,以无线电注入方式通过网络攻击系统渗透进入目标网络,实施网络接管或控制网络节点上的设备,使其预警探测设备致盲,武器发射单元失控;或将计算机病毒转化为网络可传输数据代码,以无线电方式通过敌雷达、通信分系统的天线注入病毒,使其在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中快速传播,删改系统信息,占用网络资源,破坏系统硬件,使其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运行时序错乱,资源占用冲突,系统崩溃,破坏其作战体系的正常运行。

  “舒特”系统力压敌防空

  2007年9月6日,以色列战斗机突入叙利亚领空纵深100多千米,对叙利亚东北部一处疑似核设施进行了轰炸,整个过程中叙利亚的防空系统一直保持沉默。事后美国专家称,以色列肯定使用了类似美军“舒特”(Suter)网络攻击系统那样的技术。“舒特”计划是美国空军为弥补对敌防空压制能力不足而提出的,其核心目标是为了入侵敌方通信网络、雷达网络以及计算机系统,尤其是与联合防空有关的系统。“舒特”系统综合运用电子战与网络战手段,以敌方电子信息系统的雷达、通信系统的天线为入口,通过传感器、敌指挥所和传感器或射击单元之间的通信链路、敌防空体系的信息处理设备渗透进入敌方的防空网,实施进攻性作战。目前,“舒特”系统已经发展到“舒特Ⅴ”,其核心由以RC-135V/W电子侦察飞机为代表的情报、监视与侦察(ISR)平台和以EC-130H电子战飞机为代表的进攻性信息战平台组成,并以RC-135V/W为中心,将以F-16C/J为代表的进攻性空中作战打击平台集成一体,实现了侦察、情报、监视与软硬打击手段的全面结合。

  实施火力、电子、网络一体化作战,其本质是依托己方的作战体系通过多种作战手段的综合对敌方作战体系的重心实施打击,削弱和破坏敌方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的整体效能。在破击敌方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时,火力、电子、网络一体化作战必须统一计划和组织各种作战行动,根据需要重组或抽调相关作战单元,随机组建能够满足作战需要的联合部队,使之密切协调、相互利用。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李永强 单位:空军指挥学院战役战术系)

  

责任编辑:虚拟的系统用户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