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中国社会科学报》第 150 期 9 版“军事学”文章之一。
联合战役战场联动的分布式兵力和适时的网络化控制所产生的效果是以动态的聚集式效能表现出来,相对于以往作战力量的部署形式,联动的分布式兵力在空间上是高度分散的,形成的态势是不规则的和非线式的,在适时的网络化控制下,效能的聚合是动态瞬时实现的。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联合战役战场布势模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借助网络化信息系统,战役指挥员从以往不得不依靠物理上的接近或逐步掌握情况来拨开战场迷雾,发展成为能够接近实时部署兵力和调整部队作战行动以产生巨大的作战效能。分布式兵力、网络化控制和动态聚能三位一体,成为信息化条件下联合战役战场布势的新模式。
分布式兵力凸显联动聚能效应
联动的分布式兵力,是联合战役战场力量的组织形态,其本质是依托信息网络,使分布在多维战场上的各作战单元、各作战要素实现整体联动,形成“形散而神联,神联而力聚”的联动聚能效应。信息上的“通”和“合”、兵力结构上的“分”和“散”,成为信息时代联合战役的真正意义所在。
战场的高度透明和打击的快速精确,使过去靠集中兵力来提高作战效能的做法遭到严重挑战,追求火力的集中、效能的聚集取代了兵力的集中。信息化战场上,全维的侦察、监视与预警体系,使得战场“能见度”高、透明度大,集中兵力易遭发现。同时,武器装备实现了作战距离远程化,火力效能扩大化,战场打击精确化,达到“发现即命中、命中即摧毁”的程度。侦察探测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一体化,加大了集中兵力的风险和难度。在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兵力越集中、配置得越密,就越容易遭受攻击。因此,兵力的集中让位于火力的集中和效能的聚集。
网络化信息系统的建立与运用,使得战场空间内的每个作战单元和作战要素之间实现了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兵力实现了非线式动态部署。在信息化战场上,网络化的信息系统使战场上的每个作战单元都能通过信息网络实时获取情报、受领作战任务、快速进行机动、灵活实施打击、申请作战支援、进行协同作战等,改变了以往作战力量预先编组、集中配置、呈线式规则部署的方式。战前将尽可能以不规则、非线式、松散的形态进行部署,作战过程中根据战场态势,围绕预定或临时选定的打击目标,依托信息网络互通与共享功能,实时实现部署于不同空间、不同方位、不同区域的诸作战力量单元、诸保障力量单元的行动衔接与效能聚合,实现对选定目标协调一致的打击。
信息网络从根本上改变了兵力连接的概念,使过去的物理上的“形连”转变为信息系统支撑下的“神联”。兵力连接是指在作战部署中,各个部队之间相互依托、相互支援、不留缝隙的行为。在古代,部队之间是靠目力观察来决定相互支持的行动,它们之间的距离就必须很近。在机械化战争中,部队之间是靠当时较低效能的侦察和通信方式相互连接,它们之间的距离虽有所加长,但受机动速度的制约。信息化条件下,“孤军深入”的部队在物理上与其他部队的距离比较远,但在信息领域里它与上级指挥部、与其他部队之间可能是完全的无缝链接。它的火力支援可以依靠远程精确打击,兵力支援可以依靠空降和机降行动来实现。
网络化控制实现整体行动“同步点”
在信息网络的支撑下,联合战役减少了以往的纵向控制,实现了自适应同步控制。各作战单元在网络化控制下,独立作战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得以充分发挥,能够在激烈的对抗中寻求最佳的整体行动的“同步点”。
实时控制兵力部署。信息网络所拥有的潜在价值,在于它能通过各节点间的有效信息交互,为作战单元提供相对于敌的战场感知优势,最终产生有利的交战时机和相对有效的交战范围,以达克敌制胜之目的。信息化条件下联合战役,不是靠人工指挥,而是靠具有协调功能的科学组织与网络,实现对分布在战场空间内各作战单元、作战要素统一协调,同步联动。
实时决策指挥。在以往作战中,决策活动与执行过程是分离的,配置在不同地域的各级各类部队之间往往无法同时实施决策,也难以适时交换决策信息,主要表现为各群体单向的行为。信息化条件下,依托网络化指挥信息系统,各级各类部队可以通过“通用态势图”共享战场信息,决策实体与行动实体间的互联性加强,所有部队实际上能与指挥员同时感知战场,使决策活动更加接近于作战行动,战役各级指挥机构能够在异地同步进行网络交互式联合决策。
实时控制作战行动。网络化的指挥系统使指挥主体、指挥对象、指挥机构、作战部队之间实现了一体化的无缝链接,相互间的纵向、横向、交叉联合更加紧密和直接,指挥关系的动态性和可变性明显。联合战役指挥机构、作战集团指挥机构、各战术兵团指挥机构、各作战部队之间要建立纵向的指挥关系,使各军兵种作战力量均置于联指的统一指挥之下,实现实时精确控制;同时,各作战集团指挥机构之间、各战术兵团指挥机构之间、各指挥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各作战部队之间,通过横向的“黏合”,保证各作战集团、战术兵团乃至作战部队之间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地联合行动。
网络化控制下瞬时实现效能动态聚合
动态的聚集式效能,是指在适时的网络化控制下,分布在战场多维空间的各作战单元、作战要素协调一致,整体联动产生的“同相”作战效能。
通过网络集中效能。工业时代作战,往往要通过广泛的兵力机动,取得空间上的集中,以此取得位置优势和力量对比优势。要使某一部队成为“主力”,还要想方设法给予配属和加强,并缩小其作战正面,确保其关键交战任务的完成。信息化条件下联合战役强调的效能的动态聚集,是让人和机器尽可能留在原地,以减少因机动集中过程被敌发现的概率,通过感知系统、网络和信息,使作战资源的效能聚合起来,通过“分散配置在正确位置”的力量单元和平台,借助网络产生“集体效果”,形成优势。交战中,只有打击的末端出现在战场上。只需要移动“长矛”的“矛尖”,而不必移动整支“长矛”。
通过多样化编组聚合效能。工业时代的军队,部队体制编制种类比较单一,因此,即使集中兵力,也是集中多个编制相同的部队。这样只能产生数量优势,而难以应对多种情况的变化。信息化条件下,战场威胁趋于多样化,任何一支部队所面对的都将是联合部队的打击。传统单一功能的编组,将让位于多功能的编组;以多支功能相同部队进行堆积的集中兵力方式,将让位于以多支功能各异的部队进行互补增效聚合效能的方式。通过编组多样化的部队,可为多样化的作战组合提供更大空间,从而保证了动态聚合作战效能。
(出处: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牛玉俊 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装备研究院)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