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升代际间职业流动水平
2020年10月28日 09:1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10月28日第2035期 作者:纪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经历了长期高速增长,大量人口从农村走进城市、从农业转移至工业和服务业,社会的经济和组织结构出现了根本性变化。在社会大转型时期,人口和财富流动高度活跃,但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的积累,贫富差距也日趋明显,社会不平等,尤其是社会阶层固化现象引起广泛关注。

  代际间的职业流动和继承,是代际间社会经济地位流动或固化的重要实现途径,也成为学术界着重研究的对象。代际间的职业流动影响因素、决定机制,及其对社会公平和劳动力配置效率的影响,值得重新审视和广泛思考。

  代际间职业流动意义重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经历了由计划分配制度向市场配置的转变。与此同时,公共教育的发展与普及给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提供了相对平等的教育机会,促进了社会阶层的跨越性流动。代际间的职业继承与流动,体现了长辈所从事的职业对个人职业发展的影响程度,涉及职业选择、社会流动等相关社会制度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也决定着一个社会是否能够充分调动劳动者群体的积极性,进而从整体上影响着社会生产效率。

  李克强总理在会见出席2013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企业家代表时指出:“要促进就业的社会公正。我们要推进就业中的机会平等。机会平等是社会公正的一个基础,具有起点的意义。”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在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提高代际间的职业流动性,让每个人都能从事与自己能力相匹配的职业,对改善人民的生活、提高人民的福利水平、实现劳动力市场公平意义重大。就业的机会平等是社会公正的基础和起点。一方面,提高代际间的职业流动性,让低收入群体的子女有更加广泛的职业选择,可以给其收入水平带来更大的上升空间,从而有助于消除贫富差距,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另一方面,提高代际间的职业流动性,有助于提升低收入群体子女的社会地位,从而提升其在社会活动中的话语权,促进权利分配的公平。

  除此之外,结合我国的社会特征,提升代际间的职业流动性对于我国实现社会公平的意义更加明显。第一,我国的城乡差距明显,提升代际职业流动性,有利于缩小城乡居民子女的收入差距与社会地位差距。第二,市场化改革能够明显减少招聘过程中的不公平,有利于提升代际职业流动性。大力推进劳动力市场化改革,改进企业招聘制度,有助于给企业匹配更加合适的员工,同时也有利于员工找到更合适的职业。

  代际间职业流动决定机制复杂多样

  提升代际间职业流动性的社会意义重大,因此如何提升代际间的职业流动性,持续提高我国社会公平公正程度,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解决这一难题,需要了解代际间职业流动性的决定机制,但由于其涉及遗传、社会信息网络以及我国独特的社会特征等,机制较为复杂。决定职业选择的因素可以总结归纳为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两种。

  人力资本指个人的工作能力和生物健康状况,其中工作能力主要包括专业技能、社会交往等综合能力,以及格局、视野等企业家精神范畴的高级技能;而生物健康状况包括个人的基本特征如智力,以及生理和精神的健康。父代职业与子代工作能力和生物健康状况联系密切。第一,父母职业阶层越高,收入水平越高,越有能力增加子女的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第二,高职业阶层的父母,健康、教育投资效率往往更高,健康、教育投资计划更加完善合理。第三,高职业阶层的父母往往更重视教育和健康,如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子女的教育上,以及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将健康基因遗传给子女。第四,高职业阶层的父母重视教育、健康的理念也潜移默化地或教导式地传递给后代。

  社会资本指存在于个人社会网络关系中,并能够被行动者投资和利用,以便实现自身目标的信息资源和人情资源。高职业阶层的父母能为子代带来更多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从而为子女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除此以外,由于地域、历史、文化等众多原因,我国表现出与其他国家不同的一些社会特征。第一,城乡二元结构。在我国长期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下,城乡家庭在收入、受教育程度、观念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第二,职工招聘制度中非生产性因素影响较大。第三,区域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先富带动后富”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区域发展失衡的问题。与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在工业化水平、经济建设水平等方面均处于领先水平,进而体现在个人的职业选择上。

  代际间职业流动公平任重道远

  从经济学角度分析,职业继承现象不仅会带来公平问题,还反映出我们国家的劳动力市场摩擦、劳动技能积累壁垒等问题,这些因素明显降低了社会生产效率。

  近年来,随着户籍制度逐渐放开,劳动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劳动力市场摩擦导致的人力资源错配现象逐渐减少,但要实现公平的代际间流动格局依然任重道远。破除劳动技能积累的壁垒,提升劳动生产率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间。劳动技能积累的来源可分为两类:一是家庭内部成员所提供的技能传授;二是社会提供的技能培训,如教育机构、政府等提供的职业培训。与家庭内部成员的技能传授相比,社会培训提供了更加公平和公开的劳动积累途径。

  劳动经济学研究的经典结论认为,接受大学教育能够明显提高个人职业选择的范围,从而显著增加代际间的职业流动性。对于我国实际情况而言,虽然大学扩招显著地提高了我国大学毕业生的比例,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部分山区及边远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限、教育资源严重稀缺,当地的孩子难以接受高质量的教育,最终影响其就业选择和职业流动。当然,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很多传统上倾向于家庭或者家族内部传授的劳动技能面向社会公开,这有助于满足社会对高、中级技术工人的需求。

  可以说,在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国职业错配和天赋错配的现象正逐渐消除。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适宜的教育,进而匹配到适合的工作,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是巨大的进步。提升代际间职业流动性,对于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也将成为未来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