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中的宗族治理
2023年08月18日 10:4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8月18日第2716期 作者:柯岚

  在秦代,我国是以一夫一妻的核心家庭为主导的,商鞅在秦国变法,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国家这样的立法并不提倡子孙和尊长共居,形成联合家庭。汉朝以后儒学大兴,累氏共居的宗法大家庭才逐步成为家庭的主导形态。

  《红楼梦》中的贾府是一个四世同堂、合族共居的大家族,俨然就是一个小社会。照书里写的,光荣国府就有上千人口。第五十二回写麝月说道:“家里上千的人,你也跑来,我也跑来,我们认人问姓,还认不清呢!”一个上千人的单位搁到现在都是一个中等规模的单位,如果要管理好,至少得需要好几十个处长科长。荣国府里各级的管家执事,恐怕也都有上百个。他们的直接领导是贾琏夫妇,名义上的领导则是贾政夫妇和贾母。

  国家治理的头等要务是用人,宗族治理也是一样。荣国府里为什么让王熙凤来管家呢?贾母和王夫人都没有很多精力,一直想找个能干的晚辈来帮她管这些事。王夫人的首选似乎应该是她的大儿媳妇李纨。但是李纨的性格肯定是不适合管家的。一来她生性不爱俗务,二来她青年丧偶,正在守节,不适合和太多的人交往。应该是在王熙凤嫁给贾琏以后,因为她表现出了一定的治家才能,王夫人又是她的姑妈,很信任她,再加上她很快就讨到了贾母的欢心,深得贾母的宠爱。所以王夫人在经过贾母的认可之后就让贾琏夫妇来总管荣国府的事务了。

  王熙凤文化程度并不高,《红楼梦》里多次提到,她认识字不多,更不会写什么字,吟诗作赋那就更不会了。不过王熙凤生性聪颖,记忆力很好,智商也是超群的,尤其难得的是伶牙俐齿能说会道。她能够很快就把纷繁复杂的事情理出头绪,弄得井井有条,这是非常难得的管理才能。

  《红楼梦》第十三回,贾珍请王熙凤去协理宁国府,王熙凤去了宁国府坐镇,了解了下形势,很快就分析出了宁国府治理混乱的问题所在:“头一件是人口混杂,遗失东西;第二件,事无专责,临期推委;第三件,需用过费,滥支冒领;第四件,任无大小,苦乐不均;第五件,家人豪纵,有脸者不服钤束,无脸者不能上进。”(第十三回)脂评本《红楼梦》中,批书人在此处写了好长一段批语,感慨万千,觉得这五条不仅是家族治理的大弊病,也是国家治理的大弊病,“五件事若能如法整理得当,岂独家庭,国家天下治之不难”。

  王熙凤在《红楼梦》中的形象代表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理想寄托,她的治理方式似乎是一种法家的方式。以宁国府治理的五大问题而论,简单地说就是公有财产人人都想揩油、权责分工不明确、开支花费没有预算和监督、用人不能因才分配、赏罚不能公正严明。王熙凤新官上任三把火,很快就拿出了改革对策:首先是明确分工,每件东西都由专人负责管理。其次是落实权责,谁管的东西丢了谁负责赔。第三是严明纪律,赏罚到位。第二天清早点名有一个迟到的家人,可能是宁国府中的老仆,有些脸面,那人一再哀求,凤姐坚持不能放过,要不然以后没法管了,喝令“带出去,打二十板子!”(第十四回)还处罚革他一月银米。《红楼梦》中写王熙凤在宁国府执法这段,让人想起商鞅在秦国变法时立木取信的故事,要变法首先就要确立法律的权威,所以一定要赏罚到位。

  在金陵十二钗的正册女性中,王熙凤的形象是比较复杂而多面的。她没读过什么书,处事很世俗,也没有什么高远的理想,但是她的才干和见识却是其他人没有的。但她对下人很严厉,很少有慈悲怜悯之心,得罪了很多人,贾府里的下人都怕王熙凤,也都很恨她。

  传统中国的治理观念是儒法合流的。如果说王熙凤在《红楼梦》中代表了法家的形象,贾政和贾母则代表了儒家的形象。传统中国的世家大族一般都会制定家规家训,倡导和谐处世的价值观,规范族人的行为,解决宗族内部的纠纷,《红楼梦》里没有细说过荣国府的家规家训,但从贾政和贾母的言行中还是能看到一些轮廓。

  第三十三回,贾政得知金钏儿投井自杀了,当时就十分惊诧:“好端端的,谁去跳井?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以待下人。──大约我近年于家务疏懒,自然执事人操克夺之权,致使生出这暴殄轻生的祸患。若外人知道,祖宗颜面何在!”贾政因为金钏儿之死暴打贾宝玉,确实是恨铁不成钢,自那以后,贾宝玉得了教训,就再也不去吃女孩子脸上的胭脂了。

  对待下人要言传身教,要心存宽柔,怜贫恤老,在这些方面,贾母作为贾府的家长,足以做她的儿孙们的楷模。刘姥姥这样的穷亲戚来到贾府,贾母就当她是和自己人格平等的同龄人一样对待,对待下人,她也从不会苛责打骂。第七十一回,贾母八十大寿,荣国府各房的族人都来祝寿,有些偏房的族人并不富裕,贾母就担心奴婢们慢待了他们失了礼数,书中写道:“贾母……忙唤一个老婆子来,吩咐他:‘到园里各处女人们跟前嘱咐嘱咐,留下的喜姐儿和四姐儿虽然穷,也和家里的姑娘们是一样,大家照看经心些。我知道咱们家的男男女女都是‘一个富贵心,两只体面眼’,未必把他两个放在眼里。有人小看了他们,我听见可不依。’”

  王熙凤虽然才干出众,但却没有贾母和贾政那样的修养,很难得到下人的真心尊重。《红楼梦》到了后半部,荣国府的财政状况越来越艰难了,一度让探春和宝钗来代王熙凤管理,推出了一些改革措施,但是这些修修补补的工作无济于事。贾府的现状和雍正初年财政改革前国家的现状是差不多的,公家财富日渐空虚,各级管事的却都中饱私囊。王熙凤作为管理者,也是安于陋规和收受贿赂的。她贪财如命,滥用职权,用荣国府的财富去给自己放高利贷,每个月都拖着不发月钱,要等利息收够了才拿回本金给众人发月钱。

  第五十回后,王夫人和王熙凤都很清楚荣国府的家底快耗没了,开始发愁以后日子越来越难过。就在这时推出探春宝钗李纨去管家,其实也是想利用新人去做些改革,死马当活马医。然而贾探春的改革没有张罗多久就半途而废了,她没有能给这个濒临破产的家族带来振兴的希望,各怀心事的下人们开始借机怠工、推责任扯是非、找自己的主人离间挑拨,管理的低效比以前更甚了。探春开始撤步抽身,她应付不了这些复杂的派系斗争。探春的改革失败和雍正朝一些极力推行新政的大臣们遇到的局面差不多,他们的修修补补并不能根治千疮百孔的低效管理体系,反倒是凭空得罪了很多人被不断中伤。探春是明智的,她抽身了,力不从心只有顺其自然。

  《红楼梦》中荣国府宗族治理的种种弊端,也就是当时国家吏治败坏的真实写照。第一百零五回,贾赦犯了罪,荣国府被抄家,贾琏夫妇历年攒下的私房钱有七八万两银子,都被官府抄走了。公差在贾琏夫妇房中抄出了两箱房地契和一箱借票,王熙凤放的高利贷这才败露,还收了不少房地产的抵押借贷。皇帝念在贾政为人正派,只处罚了贾赦,没有加罪到他这一房,但是抄出的借据一定要追查,不法获利要充公。

  《论语》第十三篇中说:“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这就是“欲正人先正己”这句俗话的由来。王熙凤虽然一心想要整顿家政挽救家族的衰亡,但她有致命的弱点,私心太重,为了捞钱不择手段。她这样的为人行事就很难得到下人的真心尊重。作为一个当家人,她难以建立起像贾母和贾政那样的威望。她的贪婪最后导致了荣国府的彻底覆败。

  (作者系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