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波:记忆中延伸的路
2018年02月23日 08:08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2月23日第1397期 作者:蔡波

  还是秋光正好的时候,大学某同窗在微信上晒出一组银杏树照片:高大的银杏树夹道而立,叶叶若金,熠熠生辉,道路上行人如织,在一片金黄色的背景中亦真亦幻。她说,这是母校校园里最美的一道风景,这些银杏树,是三十多年前我们尚为莘莘学子时所植,如今已长成与楼宇齐肩的合抱之木,每到深秋时节便神话般地一袭金装,吸引校内学子和校外游人流连忘返。

  这些,确实是没有身临其境的我所想象不到的,就连当年那条路旁植的是什么树?这些树木是否我们亲手所植?于我也变得不甚了然,因为时间已从我们身边匆匆走过三十余年,好多记忆已渐渐变得模糊。

  然而,在那组照片中,我还是认出了那条路。我依稀记得那条路畔两行不知名的稀疏弱小的树,依稀记得在渐浓的暮色下,我陪着当时“瘦小如树”的同窗走在这条细长的路上。她向我这个“小同学”讲述自己刚刚失恋的故事。不知为什么,那样的情景是如此不易淡忘,一看见那条路,就会有当初的身影浮现,仿佛昨日即在眼前。

  对那组深秋的银杏照片,微信群里的同学们纷纷发表感想,看到自己当年所植的幼树长成一带风景如画,想到自己已然是两鬓如霜、儿女长成,心底的情愫自是洇出浓郁的一片。

  由此,我又想起另外一些走过和读过的路,它们在我的记忆中延伸着,仿佛自身会活动似的,有些说得出原因,有些则是莫名地闪着光,欲说无语,欲罢不能……

  一个少年走在高挑的椰树下,头顶太阳朗朗地照着,少年的脚下,看上去没有路,只是因为他走在椰林间宽宽的空地上,那里便被认作所谓的路了。由于旅途漫长而无聊,少年就踢着一块随意发现的石子,踢出去,走近它接着踢,用如此游戏打发难耐的光阴。这是一组连环画上的画面。这个画面会不时地在我脑海里闪现,他或许就是少年时代的我的影子吧,习惯在路上找一块弧形的东西踢着,兀自打发难熬的时光,甚至根本不知道还需要走多远,走多久。

  还有那条通往山岗上医院的路。盛夏时节,比自己大的孩子们会往返于那条路上,也不知他们是从哪里搬来的大块大块的冰,回来后用金属器具敲成小碎块或小薄片,为家人消暑解渴。可惜他们嫌我太小,不带我去,而那条能搬回冰块的坡路,对于我就变得神秘而遥远起来。成年以后,自那条路上走过,竟发现完全不是记忆中的样子,路变短了,坡也小了,旧日的那种神奇也随着难再一见的冰块一同消失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鲁迅笔下的那段路会十分执拗地留在我的记忆中:

  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地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狗也没叫。天气比屋子里冷得多了;老栓倒觉爽快,仿佛一旦变了少年,得了神通,有给人生命的本领似的,跨步格外高远,而且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

  无数次,自己独自走在街灯下寂寥空旷的路上,怀着莫名的希望,走向远处的医院,打心底里期盼生病的亲人状况好转,那时的步履竟与鲁迅小说人物的有些相似。

  胡絜青在《老舍这一辈子》一文中,用那段凄婉文字砌成的诀别之路,犹如横空飞来,曾重重地撞击我的心灵:

  深夜一点多钟了,没有一个人来理我,也不知是魂走还是人走,我只好恍恍惚惚地离开了八宝山。

  夜静得很,雨也小了。没有星星没有月亮的漆黑的夜空,像一口黑锅覆盖着人间。雨水和泪水混合在一起,空荡荡的马路上,只有我一个人一步一步地往城里走。这是一条多么漫长的路啊,它长得似乎没有了尽头。我想起,我从北京去重庆找他的时候,路上走了五十天,好像一眨眼的工夫就走到了;我们两度离别,一次是六载,一次是四年,也像是一眨眼的功夫就又团聚了;我和他携手并肩走过的三十五年的人生旅程,我都感到太短促!只有从八宝山一步一步往城里走的这条路,太长太长了,走尽我的一生,再也不会见到他……

  这只是一条从城郊返家的路,从空间距离看,它并不十分遥远,但对于胡絜青来说,却是那般茫无际涯,因如此沉重的哀恸和思绪使她举步维艰,“这是一条多么漫长的路啊,它长得似乎没有了尽头”。抗战期间,为了与老舍团聚,她带着孩子离开北平,50天后抵达重庆。这期间,需要走多长的路啊!夫妻两度分别,十载离散,竟仿佛相聚于瞬间。35年的婚姻之旅,回首之顷亦嫌短促。皆因是生死永诀,从殡仪馆返家的这段行程,却感觉太长太长,似乎今生再也走不完。

  对于我来说,路自有它的独特含义,是丈量生命的里程,亦是保留记忆的碑石。有些昔日频繁往来的熟路变得陌生了,因为它只属于一个特定的时段,譬如早已拆除的老屋通向屋后小山的那条石径,校园银杏树下的那一条柏油路,用自行车带着爱人往返于旧宅与市立医院间的那一段之字形路,通往养老院定期探视父亲的那条公交线,等等。有些于文字间读到的路,也会在想象中盘桓或伫立其上,体察讲故事人或亲历者的那份身受,念天地之悠悠,感至情之凿凿。

  记忆中的路,或许会告诉我生命曾在哪里扬帆起航,度过怎样的万壑千岩,经过多少烟村霜树……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