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早期易学文献基础
2024年11月25日 10:3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1月25日第3021期 作者:记者张清俐

  本报讯 (记者张清俐)11月16—17日,“建构早期易学话语体系”学术研讨会暨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研究专项学术团队项目“先秦两汉出土易类文献汇纂通考与话语体系建构研究”开题报告会在济南举行。

  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刘光胜表示,早期易学应当分为《连山》《归藏》《周易》及清华简《筮法》构成的“四系”。先秦两汉时期出土的易类文献,为建构一套全新的、符合历史实际的话语体系提供了文献基础。从较为分散的单批(篇)出土材料,扩展至所有先秦两汉易类文献;由基础性的文字考订、篇章释义、文本比较,提升到系统化、体系化的理论总结,全面归纳早期易学的生成特征、建构易学理论新范式的时机已经成熟。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李尚信认为,目前的文献材料尚不能证明《连山》的存在。将早期易学分为“四系”或“多系”,尚存在文献证据缺环。他强调,在分系的同时,要考虑到易学的主流与方向。义理易学在西汉时期存在,但在东汉时期则未必如此。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廖名春提出,必须以扎实的证据为基础,建构早期易学话语体系,其中卦序是区别不同谱系筮法的关键依据。上博简《周易》等易类文献背后有刻划线,可以为卦序提供重要参照。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丁四新认为,首先必须确立早期易学话语体系的标准。他不认同把筮数差异作为分系标准,因为筮数不同并不意味着揲筮法不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杨庆中区分了不同的易学传承体系。如施雠、梁丘贺继承西汉田何所传的儒门易;而孟喜、京房在易学话语体系建构中,则吸纳了《日书》、阴阳灾异等数术资源,可以称之为汉代“新易学”。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教授林忠军认为,早期易学话语体系建构要充分重视文献的地域性。因为不管是马王堆帛书《周易》,还是王家台秦简《归藏》,它们都是在某一地域流传的文献,烙有地域文化的深切印迹。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王承略认为,建构早期易学话语体系,不能忽视先秦两汉引《易》的资料,如《左传》《国语》。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易学文化研究院教授张涛认为,要积极跟踪出土文献的发现情况,对出土的数字卦材料进行全面普查。只有在资料搜集齐全的基础上,才能夯实早期易学话语建构的基础。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刘彬认为,早期易学话语体系的建构,必须建立在对出土易类文献汇纂通考的基础上,而不能提前主观预设。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