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设计范式助力美好生活建设
2024年11月19日 10:36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1月19日第3017期 作者:记者王广禄

  本报讯 (记者王广禄)11月8日,由南京艺术学院主办的“美好生活与新设计范式”学术研讨会在南京举行。

  生活美学有助于实现对艺术实践的审美重构,提升人们对美的感知与鉴赏能力。南京艺术学院党委书记俞锋提出,要探索中华生活美学思想的传承、发展与转化创新之路,推动其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构建和发展中国设计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从生活与设计融合、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角度研究美好生活与新设计之间的关系。南京博物院名誉院长龚良认为,人与人之间的高品质交流是美好生活的基础,美好生活的当代表达应立足于传统文化,采用符合当代人审美观和舒适度要求的设计产品。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发展与现代创意设计有效结合,可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今天的美好生活。

  深入研究中华生活美学思想的演进过程,实现其在当代设计中的价值转化。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张凌浩提出,从先秦的哲学奠基,到宋代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再到明清理论总结,这一过程揭示了“生活”与“审美”之间美学关联的逐步深化:生活逐渐从抽象哲理转变为具有美学意义的现实,日用器物设计也融入了更多文人意趣。中华生活美学思想与当代设计理论和实践紧密呼应,为面向日常生活、遵循自然、以雅韵美学启迪设计及保持精神内核的中国设计提供了新路径。通过融合传统与现代,可推动中国设计实现更具深度与可持续性的发展。

  生活美学以“美生活”为手段,最终实现“好生活”的根本旨归,彰显了美学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刘悦笛分析了当代中国“生活美学”的复兴现象并提出,无论是实践美学还是生活美学,都归属于以人为本的“有人美学”。要深入研究传统审美与当下生活的积极关联,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

  传统手工艺塑造并体现着生活美学的独特价值,但传统手工艺视域下的生活美学正面临当代转型。上海交通大学人文艺术研究院教授夏燕靖提出,集物之美、追求生活的仪式感,是传统手工艺视域下生活美学的核心体现,这既是一种对物质文化的精致追求,也是对精神生活的深邃寄托。通过历史文献挖掘和文物研究,可再现以往的生活美学场景,探寻生活美学深厚的历史渊源,重新发现和挖掘被时代遗忘的生活美学品质,为当代生活注入更多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

  设计在当今社会中已发生角色转变,不仅是解决问题的实用工具,更成为理解和连接日常生活的创新媒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祝帅认为,设计学研究和实践逐渐从宏大叙事转向对人类日常生活经验的细致探索,表明设计不再仅仅满足于功能需求,而是更加深入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表达情感、文化和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针对日常生活的深入研究为设计领域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这些素材正逐渐成为推动设计创新的重要力量,精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需求与当代文化脉络,创造出更加贴合社会需求的产品与服务。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副院长曹楠提出,计算创意学的创新发展成为推动智能创意设计应用的重要力量,数据范式、算法范式和交互范式是其核心。数据范式侧重于对设计元素的解构与重组,算法范式致力于模拟人类创意的生成机制,而交互范式则强调人机之间的协同合作。在实践中,人工智能与创意设计的结合推动了智能创意设计的发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