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时代城乡文学
2024年08月23日 09: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8月23日第2962期 作者:本报记者 赵徐州 通讯员 孙嘉瞳

  城市与乡村作为中国现代性的核心关切,二者的冲突与互动构成了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动力和内在张力。8月17—18日,“中国新文学中的城市与乡村”学术研讨会在黑龙江哈尔滨召开。与会学者深入总结中国新文学中城市与乡村的书写经验,以期为当下中国的城乡融合和文学创作提供有益启示。

  串联书写经验与城乡关系

  “乡下人进城”现象及其引发的一系列社会矛盾是城市文学与乡村文学中的重要议题。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赵学勇认为,“乡下人进城”叙事已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母题,甚至可以称为一个贯穿性的主题。“乡下人进城”叙事传统与百年乡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之间交织着复杂的双向同构关系,极富现代性表征的意蕴。“乡下人进城”叙事是一条独特的路径,用以审视中国城乡关系的嬗变,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同时也是透视百年中国社会历史变迁与文化精神结构的重要表征。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邵宁宁认为,孙犁是最早关注“进城”问题的作家之一,他对乡村世界的叙述不同于传统的两极化叙述方式,而是将其描绘为一个颇具原始儒学温情的自耕农社会。孙犁在晚年创作中所表现出的“感伤”,不仅反映了他关于由环境变化引发的一系列具体人性认知的经验,更折射出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转变中的某些深层迷失和怅惘。

  上海作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城市,与之相关的城市文学对我们研究城乡关系视域下的新文学具有较大启发。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罗岗以“摩登”概念为核心,通过对近年来上海文学和文化研究的反思,秉持以“局部”观照“整体”的思路,认为近代上海的发展变化处于“中国现代性”的发生、发展以及挫折与重生的过程中。

  开拓新文学繁荣新路径

  在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背景下,深入探究城市与乡村的社会关系,对于开拓新文学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上海大学中国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明表示,应当在理清城乡关系的基础上讨论城乡文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中,经济重心从“乡”向“城”转移,同时引发了城乡循环机制的变化,现代文学开始取代传统文学。现代文学从情感和知识两方面对城乡的认知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套叙述与认知的形成和普及,奠定了至今延续的城乡结构与关系的稳定。在现实世界中,应充分发挥新文学的作用,以应对“一头独大”的挑战。

  随着乡村振兴探索与实践的不断推进,乡土文学的创作内容也在更新。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马兵表示,当前作家对乡土新变的总结仍然不够,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社会转型期的乡土深层文化结构,以及连带的乡民伦理结构、情感结构和经验世界的内在变化。这要求研究者认真“倾听”和“叩问”,即了解在经历了快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之后,乡土的两难问题是否得到了真正缓解,或者是否出现了新的征候。研究者需要更换一副综合的“取景器”,以更加深刻的立场和广阔的视角,呈现出中国乡土发展的复杂性。

  城市的高速发展对现代城乡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郭冰茹认为,现代城市的“千城一面”或“一城千面”现象,为文学中的城市书写提供了多重可能性。贾平凹的西安、王安忆的上海,以及“新南方写作”中的广州(珠三角),都以不同方式将城市与乡土并置在文本中,呈现出一个正在经历现代化洗礼的动态过程,并重新定义了城市文学的地理空间和文化边界。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天的城市已不再是一个封闭的、纯粹的空间,而是一个混乱而开放的空间,在其中,各个社会阶层和文化群落为各自的生存和发展互相竞争、彼此合作。当城市的肌理和血肉成为中国社会复杂现实的真实表达时,文学研究者应当自觉地介入现实,使城市书写成为当下重要的文学景观。

  会议由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等单位主办。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