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人工智能发展高质量思政教育
2024年04月29日 10:0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4月29日第2882期 作者:本报记者 李永杰

  4月21日,“人工智能与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前沿论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

  构建智能型思政人才培养体系

  人工智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不仅是技术的运用,还是对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方式的革新。与会学者表示,通过结合现代技术,可以构建一个更智能化、个性化和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框架。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吴潜涛回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的发展历程,认为要把高质量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好人工智能,搞好精准思政和数字思政研究。首先,要借助人工智能不断创新教育方式,着力破解学科“信息茧房”;其次,要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宏观概念与微观概念的辩证关系,突出学科特点和学科使命;最后,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话语体系建设,突出地方优势。此外,应密切关注学科重大理论问题、前沿问题,在与其他学科学者进行深入对话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真问题、大问题。”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暨哲学系教授李萍结合自身创办和建设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开展学术研究的经历,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要提高三种学术对话能力:一是与时代发展对话的能力,直面时代提出的重大问题关切,进行规律性的解答;二是与学科前沿对话的能力,学术研究必须站在学科前沿思考问题,教育观念和方法要紧跟时代步伐,注重人的主体性的哲学反思;三是与多学科对话的能力,力求突破单一的学科视野,加强对“两个结合”的研究,增强学术自主性,提高学术定力。

  大数据时代,智能算法深刻影响着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骆郁廷认为,算法推荐是一种隐性的话语权力,通过信息智能识别和推送,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而影响人们的实践行动。算法推荐在精准把握网络用户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实现了海量网络信息的精准推送与匹配,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新机遇。而算法推荐也带来了削弱主体、去中心化、信息茧房、碎片传播等诸多问题和挑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引导创新,真正做到指导算法、用好算法、提升算法。

  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永贵从如何加强智能引领、提升智能升级、强化制度保障、提高技能素养四个方面提出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注重从体系化建构、常态化执行、长效化落实中提升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确保思政教育在智能技术赋能下坚守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立场。

  AI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人工智能深刻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式,促进了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的革新。与会学者表示,AI的引入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加精准、个性化,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李辉认为,强调精准思政要靠“不精准”的人文来支撑,才能成为真正的思想政治教育。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程京武表示, AI可以帮助构建具有智能性、交互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的新型教育形态。通过利用AI技术,可以创建更加沉浸和互动的教学环境,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生动和直观,同时也能够针对学生的具体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项久雨提出思政课要“去存在化”,从主体性存在、价值性存在和文明性存在三个角度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的存在方式。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杨峻岭认为,教师需要提升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包括改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强顶层设计和规范引导,以及优化教师之间的数字化协同交流。

  华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晓丽分析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关联的价值分化风险及应对理路,认为智能群体与非智能群体、用户与平台、用户与用户的新关系建立了智能世界,在此过程中隐藏着一定的价值分化风险。广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赵中源提出,在人工智能时代培养时代新人时,应坚持政治要素、人文要素、技术要素、实践要素和发展要素的协同,避免技术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极端,确保教育实践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论坛由华南理工大学主办,华南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与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