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建设具有气候韧性的太平洋
2023年12月27日 09: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2月27日第2803期 作者:记者张清俐 通讯员陈德正

  本报讯 (记者张清俐 通讯员陈德正)12月15日,“2023携手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对话会”在山东聊城举行。会议聚焦太平洋岛国区域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和行动,分享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对岛国开展的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进展,探讨进一步深化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同推进区域和全球气候治理的路径。

  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展现大国担当。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对外合作交流部副主任李彦分享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政策和成就。相比2005年,中国的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降低了50%,煤炭消费从72%下降到56%,实现了12亿千瓦时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在低碳发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国对太平洋岛国发起的各类伙伴关系和广泛支持,展示了中国促进全球合作的愿景。中山大学大洋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学东认为,太平洋岛国经济模式单一、发展韧性不足,依靠自身难以获得可持续的生存与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国际援助特别是发展援助就显得尤为重要。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首席专家于镭认为,中国向太平洋岛国提供的应对气候变化援助一方面旨在帮助太平洋岛国增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的能力,另一方面旨在帮助太平洋岛国走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合作发展的视角来看,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朱璇认为,未来中国与太平洋岛国可在中国政府发起的“共建蓝色伙伴关系”框架下,构建开放包容、平等务实、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在蓝色碳汇保护、海洋能源利用、海洋灾害管理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共同建设具有气候韧性的太平洋。

  当前,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愈加频繁,在全球气候治理过程中,加强全球适应气候变化合作成为当务之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碳中和中心主任李建平提出,全球亟须达成共识,加大“气候正义”行动的力度,帮助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其可持续发展。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张永香认为,要鼓励各方分享有益实践和成功案例,强化适应气候变化伙伴关系,增强适应行动的有效性和持久性,促进气候韧性发展。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所长曹军骥建议,各地政府、发展机构和社区应加强合作,积极参加相关国际对话,发出太平洋岛屿地区声音,加强海岸保护,加强早期预警系统建设,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技术合作,帮助农业适应气候变化。

  会议由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主办。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