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创新路径
2023年11月29日 09:5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1月29日第2783期 作者:李永杰 刘金程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成立于2012年。多年来,研究院秉持“国际视野,中国情怀”的初心和理念,牢牢把握服务党中央决策的根本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立足中国实践与中国经验,在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研究中国问题 发出中国声音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咨政建言的职责,也承担着中国话语国际传播的使命。如何围绕“讲好中国故事”发声,寻找传播途径并展示中国的观点与立场,努力构建富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是智库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新的时代背景下,全球观点碰撞及话语权争夺更加激烈。在中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当下,研究院积极发挥智库专家作用,以高质量学术论文、政策报告、中英文评论文章、国际论坛为载体,多次就大事、要事密集发声,积极围绕中国话语权和软实力建设工作担当作为。

  作为国家高端智库,研究院积极面向世界、走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提升中国话语权。记者了解到,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郑永年教授多次在国内外主流媒体发声,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阐明中国立场,引导国际舆论,有力地维护国家利益。2013年以来,研究院每年定期举办“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国际会议”,目前已举办10届,成为华南地区乃至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公共政策论坛之一。10年来,研究院承办的国际会议就国际普遍关注的中国改革开放、脱贫与发展、国际新秩序等为切入点,探讨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议题。谋求多元视角下的学术激荡,让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能够被国际学术网络更广泛地传播。其在学术界、政策界的辐射力影响力,都将不断推进中国学术体系与话语体系建设。

  成立以来,研究院始终立足中国实践,应用“科学方法”,构建相对自主的知识体系,致力于使中国人民的历史传统和实践经验真正成为人类知识宝库中有用的珍贵库藏。近年来,研究院科研团队提出了一系列新论述,如“内部多元主义”“南方共同市场”“中国的第三次开放”“中等技术陷阱”等,形成研究院标志性的学术成果,获得各界广泛认可。研究院相关学者告诉记者,这些概念分别揭示了中国不同领域的复杂性,不仅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镜鉴,也为学术体系的构建提供了许多交叉性、发散性的思路与方向。

  据了解,研究院牢牢把握为党中央决策服务的根本任务,围绕转型期中国所面临的重大政治、经济、社会与外交问题,深入开展战略和对策研究,推出了大量有价值、有分量的成果。2018—2022年,研究院共出版学术专著40余部,平均每年8部以上,其中,英文专著10余部,中文专著30余部。过去五年来,研究院上报政策报告500余份,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决策支撑。2020年8月,郑永年作为9位专家之一,受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同年9月,郑永年在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再次就做好广东“十四五”规划编制提出意见建议。由郑永年教授首次提出的有关“南方共同市场”“地域嵌入型经济”等重要概念,已经融入相关地区制定的“十四五”规划理念当中。

  突出交叉学科特征 升级政策科学学院 

  记者了解到,华南理工大学正在推动以研究院的研究团队为基础,整合校内外资源,积极筹建政策科学学院。

  据研究院相关人员介绍,相较于传统的公共管理学科,政策科学更强调打破学科边界,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和理论进行跨学科研究。特别是循证科学与行为科学对政策科学影响深远,极大丰富了政策工具库,可有效降低政策干预成本,更好地满足被管理群体的福利提升需求。同时,大数据与智能时代的来临,昭示我们需要更多文理结合的政策研究人才供给。作为交叉科学的政策科学能够为实际政策问题提供多元学术视角,并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证研究,产生新的研究方向与方法,以对政策制定和执行全过程进行全面、科学、有效的研究和评估,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发展。

  正在筹建的政策科学学院将为政策科学研究的推进打下基础,为中国更加有效、更加科学的决策过程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深化交叉研究有助于打破学科边界壁垒,促进多学科融合,为国家创新学科体系作出重要贡献。同时,通过对研究成果的理论化、学科化,丰富其内涵,为国家在政策制定、执行、评估过程中提供科学系统的学理支撑,为人才培养提供中国的自主知识体系支撑。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