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现代化的实践哲学研究
2023年11月13日 12:5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1月13日第2771期 作者:本报记者 陆航 实习记者 杨非非

  近代以来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问题,很多是围绕现代化、人类文明和人类命运问题展开的。实践哲学近年来在国内外方兴未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在实践中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辩证法。10月28日,2023年实践哲学年会在西北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实践哲学研究领域的百余名专家学者,聚焦“实践哲学与现代化”年会主题,围绕“现代化与民族—国家”“实践智慧:传统德性及其现代实践”“生活实践的时代语境”“文化实践与文明形态重建”及其他相关议题开展学术交流探讨,不断扩展和深化现代化的实践哲学研究。

  马克思辩证法的中国阐释

  长期以来,人们在对作为根本方法论的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解上,忽略了马克思之基于“人是对象性活动”的新唯物主义辩证法之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意蕴,从而也就使得这一根本方法论无以发挥其应有之效能。南开大学哲学院教授王南湜认为,既然旧唯物主义的阐释使得辩证法从根本上失去方法论之功能,黑格尔主义的阐释亦使得辩证法沦落成为一种单一的构造超验的历史哲学的思辨方法,因而若欲真正把握马克思辩证法的实质,便须从“重行”或“改变世界”这一中国传统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共同根本旨趣出发,来对之进行理解和阐释。而这一对于马克思辩证法的中国式阐释,对于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建构有着十分积极的方法论引导意义。

  马克思的劳动观是其生产方式理论的基石,也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以马克思劳动观与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史比较为依托,深化对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理解,是对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当代实践哲学的一种积极回应,这同时也是对马克思劳动观现代意义的展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尤西林认为,马克思与政治经济学的论辩,已透露出双方关键概念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思想史渊源。这一关系在20世纪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对马克思劳动观与政治经济学的评论中凸显出来。由此形成的现代视野,使19世纪的马克思与政治经济学不仅发生了与古代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史比较,而且被20世纪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阐释带入了现代问题处境。马克思劳动观是对亚里士多德“实践”与“制作”的双向扬弃与综合。

  文明形态的自觉重构

  现代文化实践是当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实践形态,它把握了当今时代的总问题,整个现代世界因此发生了对文化实践的聚焦,文化实践问题得到了普遍重视。黑龙江大学实践哲学传统与创新研究中心主任丁立群认为,从文化实践与实践哲学传统上来看,实践的文化性质奠定了实践哲学与文化哲学的总体关系,也指示了文化实践在实践哲学传统的根由。从文化实践与马克思“劳动—社会”的实践哲学上来看,文化实践理论是马克思社会实践理论内涵的充分展现。

  《共产党宣言》不仅具有举世公认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无可置疑的当代价值。当前,新兴经济体的迅速崛起已经并将继续改变近代资本主义开创“世界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以“三个从属”为特征的世界格局。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学功认为,反观中国现实及其发展道路,必须理性且清晰地辨识各种反动的、空想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才能更为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从而更为清醒地认识和判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什么和能够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历史方位判断,不仅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消灭私有制”的原意,而且有助于深刻认识中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客观基础,从而坚定不移坚持和自觉维护“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

  与会学者提出,近代以来中国的现代化过程,既是中国与世界互融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中西思想文化激烈碰撞的过程。人类文明新形态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人文基础。从科学理性的批判到历史理性的建构,既是中国理性思维方式的巨大进步,也是中国文化观念的深刻变革。这一过程既生动地展现了实践哲学研究与我们这个变革时代的紧密联系,也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研究的当代价值。我们既要从人类文明新形态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及其世界意义,也应基于中国式现代化来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根基。

  会议由中山大学实践哲学研究中心、西北大学哲学学院暨西北大学实践哲学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华侨大学生活哲学研究中心、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暨黑龙江大学实践哲学传统与创新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