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实体经济具有巨大韧性
2023年10月30日 10:1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0月30日第2761期 作者:吴楠 邱益漫

  本报讯 (记者 吴楠 通讯员 邱益漫)全球经济发展趋势是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是需要我们共同思考并解决的时代命题。10月16日,“2023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在南京举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艾伦·巴奈特提出,2023年世界经济富有韧性。据最新预测,全球经济增速将从2022年的3.5%放缓至今年的3%和2024年的2.9%,但中国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引擎,贡献全球增长量的1/3。多国通胀预测下降,反映了各国中央银行及各方的努力。中国的通胀并未大幅增加,而是维持在较为合适的水平。在经济增长放缓、利率上升和财政空间缩小的情况下,需要进行更多的结构性改革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全球贸易一直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呼吁各国加强合作,利用数字经济驱动全球经济一体化。

  大宗商品与宏观经济息息相关,构成了多数商品生产的上游环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经济学家梅迪·贝纳迪亚·安达鲁西表示,大宗商品生产具有很高的地理集聚性,需求广且难以取代,特别是矿产品和粮食的供应商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这导致许多国家严重依赖从少数几个供应国进口大宗商品。而地缘经济割裂可能导致关键矿物及农产品等大宗商品市场的动荡,引发价格的大幅波动,市场割裂也使得各国的绿色转型成本更高。因此,世界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一个农产品和矿产品的“走廊”,保障食品的安全和清洁能源转型,在关键矿产品方面进行数据共享,从而提升大宗商品贸易的效率,促进各国适应碎片化、贸易综合化等趋势。

  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副会长徐康宁认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在主要经济体中排在前列,可见中国实体经济仍有很强的韧性。基于我国过早出现老龄化以及增长模式正处在结构性转化的背景下,他认为,应当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更多消费,同时改善房地产需求,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表示,经济预测与未来展望要朝着更贴近现实、更长期化的方向努力,同时要重视目前中国技术结构、人口结构等方面的变化。

  会议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驻华代表处、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办,东南大学数字经济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合办,东南大学MBA校友会协办。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