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文化建设
2023年10月30日 10: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10月30日第2761期 作者:段丹洁

  金秋十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10月18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办的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新时代文艺交流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学者围绕如何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习、研究、阐释,自觉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贯彻落实到新时代文化文艺建设全过程展开深入研讨。

  打开文化事业发展新天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主持召开关于宣传思想文化的一系列重要会议,对哲学社会科学、文化文艺事业、网络信息安全、新闻舆论等各领域做出重要指示批示。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文化理论观点上的创新和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任务书,打开了文化事业发展的新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他强调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七个着力”。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守训表示,“三个事关”将思想传播领域的工作摆在了文化建设的关键位置,将“七个着力”置于关乎国运安危与兴衰的高点之上,必须引起充分重视。文学艺术创作与批评是思想文化传播的软实力部分,决定着思想文化传播的效能,彰显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发展进程。

  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文艺是时代的号角。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徐粤春表示,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文艺工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聚焦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围绕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心任务,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工作方向更加明确,文化立场更加坚定,实践路径更加清晰,方法办法更加有效。“推动新时代文艺高质量发展,繁荣文艺事业、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迫切需要文艺理论工作者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持续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化阐释、学术化表达、大众化传播。”徐粤春说。

  “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跃进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划时代意义。为了实现这“三个面向”,我们要回到最基本的问题,回到现实主义、回到历史现场,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历史、分析现实。这是我们的看家本领,是我们一刻都不能放松的东西,也是回答好文化艺术为什么人服务的关键所在。

  为文化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武器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文化建设领域的重大成果,这一思想的形成为新时代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武器。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胡智锋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古今中外各种理论成果,特别是对新时代中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经验梳理,是按照我们自己的理念方式,以我为主、兼容并蓄而提出的主体性思想。鲜明的原创性、主体性和时代性特征,使习近平文化思想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前沿的理论之一。

  在山东大学文学院教授范玉刚看来,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华民族自信自强的标识。在人类文明跃升与徘徊的历史十字路口,需要树起一面文明的旗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合乎历史趋势的内在逻辑。同时,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逻辑自恰的开放体系。范玉刚谈到,今天需要的是能够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文艺,文艺要以高品位精神食粮的有效供给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以文艺精品创作和对文艺人民性的坚守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助力,在世界舞台上展示昂扬奋进的文明中国形象;以对当代文艺的经典化追求和勇攀艺术高峰为新时代定格。

  文艺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院长、中国文艺评论(中国传媒大学)基地主任张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的重要论述集中体现了其文化思想。在文艺的场域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经典文艺形象”是一个具有鲜明新时代色彩的基本命题,也是习近平文化思想中一个关于文艺的基本命题。“经典文艺形象”超越于以往文学叙事中的“典型形象”“典型人物”,在更高的层面上将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的经典之作加以整合。经典文艺形象是综合性的艺术创造的产物,融会贯通不同艺术媒介的艺术特性,以最为鲜明直观的审美效果唤起最为普遍的审美共通感。“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作为文艺经典必须具备的三要素,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个结合”在文艺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进一步研究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与会学者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理解、研究、阐释,自觉落实到思想文化各方面的事业中。

  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永清看来,文化工作者需要探索习近平文化思想与新时代文艺的学术化表达。他谈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我国文艺学和文学研究领域,在学理上受到伯明翰学派、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便有了当代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如今的文学研究如何建立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高度上,并在具体实践中把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学理性、实践性呈现出来,这是学理研究工作要思考、解决的问题。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需要扎实的历史基础、思想基础、哲学基础和实践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审孙少华希望在社科融合、打破学科界限的基础上,深入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他表示,一方面,要从源头和传统上讲清楚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关的思想起源、发展。另一方面,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角度,深入讨论“两个结合”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中的作用,系统总结中国经验、中国特色、中国学派和中国传统,为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贡献新的理论成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于九涛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回应了当下解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文化产业的需求、政治与外交的需求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求。学者观念要与时俱进,深入互联网,了解人机对话、ChatGPT等技术,善用优质短视频、短文进行高效传播。“我们需要用学术化的表达、创造性的分析、更多的概念去支撑习近平文化思想,这是当下学界很重要的工作。”于九涛谈道。

  “作为文学、艺术研究、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自觉担负起使命和任务,高举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旗帜,把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日常具体工作中,融入理论提炼工作中,融入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融入学术研究工作中。”胡智锋谈道,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主体性和时代性引领影视、文化、理论批评、教育和创作、学术研究等工作,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培育更好的人才,提炼更优质的理论研究成果,引领文艺创作更上一层楼。

  张晶总结称,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是每一个文艺理论、评论工作者的历史责任。在更高的高度上、在新的时代节点上,全面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繁荣新时代文艺批评和创作的思想保证。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应该与文艺评论工作密切结合,以此为契机,开创文艺评论的崭新局面。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