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是中国参与多边合作的重要舞台
2024年01月11日 15:0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4年1月11日第2813期 作者:张贵洪

  “中国需要联合国,联合国也需要中国”,这是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真实写照。一方面,正如中国政府在《中国联合国合作立场文件》中指出的,中国全力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另一方面,联合国对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现代化事业作出了独特贡献,成为中国开展多边合作的主要舞台。

  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外交努力和政治斗争取得的胜利成果。当时中国国内面临经济困难,除了加入少数几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组织,中国基本上被排斥在国际主流社会之外。重返联合国为中国和外部世界的关系打开了一个窗口,联合国成为中国了解世界和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主要渠道,中国通过联合国走向了世界。自此,中国的国际环境大为改观,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迅速增加。特别是与多个发达国家关系的改善,为后来的对外开放创造了良好条件。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联合国成为中国开展多边外交、展示开放形象和决心的主要舞台。从20世纪80年代前半期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际原子能机构等重要国际组织,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主要通过联合国向世人展示了一个不断开放、积极进取、和平发展的大国形象。同时,开发计划署等一批联合国机构进入中国,组成联合国驻华系统,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国内形势和国际环境都面临重大挑战。中国在国内加快改革步伐,国际上利用联合国舞台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如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等多边军控和裁军条约,不断扩大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人力和财政支持,并且主办世界妇女大会。中国领导人则多次出席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的首脑会议,强调对联合国事业和安理会工作的支持。通过与联合国的全面合作,中国不仅极大地改善了国际环境,而且不断融入国际社会,成为负责任的大国和国际社会的建设性力量。

  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十多年来,中国的和平发展与联合国事业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制度性开放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和坚实的基础。2000年和2015年,联合国先后提出千年发展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议程,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环境保护提供了指导。通过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在联合国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和提出全球发展倡议等中,中国得以在国际社会发挥建设性引领作用。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支持 

  1979年,中国刚启动改革开放不久,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即进入中国。此后,由20多个驻华机构组成的联合国驻华系统不仅见证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而且从传统的捐助方变为关键的合作伙伴。联合国驻华系统与中国各级政府、企业、公共和私营部门紧密合作,支持中国的发展优先项目,并共同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经济建设急需大量的资金、技术和人才。除了若干发达国家,联合国机构是中国获得援助的主要来源。与此同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环境署等国际机构大力支持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帮助中国推进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政策和项目,特别是在减少贫困、促进性别平等、支持教育发展、推进卫生系统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提供项目资金、技术援助、知识经验、专业指导和政策建议。此外,联合国驻华系统在中国面临自然灾害时提供紧急人道主义援助,为中国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培训和能力建设,以更好地处理各种发展挑战。

  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联合国也成为向发展中国家分享和传播中国式现代化经验和方案的重要渠道。例如,中国与联合国机构开展合作,通过中国—联合国和平发展基金、全球发展和南南合作基金、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信托基金、中国—联合国粮农组织南南合作依托基金等,充分利用和发挥联合国机构的专业能力和渠道优势,在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实施粮食援助、灾后重建、难民救助、妇幼卫生等领域的发展合作项目。一方面丰富了国际发展合作的方式和途径,另一方面也提升了我国对外援助和发展合作的水平和能力,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全球发展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更好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空间。

  多边外交成为新亮点 

  在联合国框架下开展多边外交,已日益成为中国外交的亮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通过坚定维护联合国的权威地位和核心作用,积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中国成为国际社会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力量。习近平主席强调,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这就为处于大变局、大动荡、大变革的世界提供了稳定性和正能量。一个体系、一个秩序、一套规则,也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争取合理和正当权益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障。

  第二,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职责,是中国展示和平大国形象、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制度性方式。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坚持公平和正义,依据《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投票,推动安理会相关议程,处理国际和地区的重大安全问题。中国积极参与和支持联合国维和行动,是联合国第二大维和摊款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第一大出兵出警国,被联合国评价为维和行动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力量。

  第三,联合国是中国维持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地位和权益的有效机制。尽管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无论从世界银行的人均国民收入标准,还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标准来看,中国在全球都还处于中下水平。因此,世界银行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以及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等联合国机构都依然把中国认定为发展中国家。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从政治、经济和外交上把自身定位为发展中国家,并在联合国坚定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得到所有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第四,联合国是中国倡导和践行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为世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重要渠道。中国领导人在联合国舞台上提出和阐述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谐世界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全球发展倡议等,对世界发展和国际关系产生重大影响。这些理念和主张或者载入联合国的相关决议和文件,或者体现在联合国的议程和工作中,或者转化为国际合作的实践和行动。这不仅有利于更好地拓展中国的利益和影响,而且体现了中国为世界发展和人类进步在思想和价值上的贡献。

  第五,与联合国合作共建,是多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的主要方式。通过与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接,与联合国专门机构合作共建,以及利用联合国框架下的南南合作平台等,多边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不断取得成效。一方面为全球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了共建“一带一路”的专业化和机制化水平。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时间过半、共建“一带一路”进入新的十年之际,如何在国际社会加快新发展议程中寻找机遇、加强协同、深化对接,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重大课题。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对外开放和共建“一带一路”对于中国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具有战略性和决定性意义。联合国在中国对外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之初曾扮演重要角色,同样,在大变局、大动荡和大竞争的时代,无论是制度型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还是可持续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联合国的作用和贡献都将是独特和不可或缺的。“联合国支持中国,中国支持联合国”,这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之间的必然选择。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中国联合国协会) 

责任编辑:崔博涵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