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随着“等级制”的视角被引入国际关系研究,学者们开始关注地位、声望和荣誉等社会心理需求在国家利益中的角色及其对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关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政治不仅可以为国际关系的理论创新提供新的视角以及发现或阐明新的现象,还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崛起中的机遇和挑战。
什么是国际地位
国际地位是国际共同体内的成员关于一国在“受重视的属性”(valued attributes)上排位的共同看法。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国际社会都会给予一些物质或文化符号特别的重视,将其视作一国成就的重要标识。依据各国获得或呈现这些特征的不同能力,国际体系必然会呈现出不同的等级结构,即地位等级(status hierarchies)。不过,一国的地位不仅取决于其客观实力和行为,还取决于他国对其实力和行为的认知。简言之,地位具有主观性、相对性和社会性。主观性意味着地位符号(即那些被认为一国成就的标志)取决于国际社会的共识和规范,是历史观念和实践的产物。相对性意味着国际地位建立在国家间比较的基础上,频繁或激烈的比较意味着竞争,这也就使地位成为一种稀缺资源。最后,地位的社会性也不容忽视:一国无法单方面获取地位,一国取得的成就需要得到国际社会的积极认可后该国才能够获得地位。
地位对于民族心理和国家的物质利益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而,地位追求也是国家的一项重要目标。在性质上,地位追求源于人们的心理需要,一国国民不仅渴望在自身所处的团体中获得归属感,也期待自身团体的成就得到其他团体的积极认可。不过,一旦地位追求上升为国家目标,必然同其他国家利益发生联系。具体而言,高地位国家行为可以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和示范,促进和强化他国同该国的联系与信任,从而让一国逐渐居于国际外交网络的中心。此外,一国地位往往体现在国际机制、组织和外交场合中显现或默认的一些特权。虽然这些特权不等同于支配国际外交的议程,但是可以让高地位国家享有更多发言权和提出倡议的权利。
地位政治的逻辑与研究议题
地位政治的逻辑与主流理论中的“三大主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实主义强调,在没有高于国家的权威存在的国际体系中,国家倾向于竞争稀缺资源。鉴于地位的“相对性”,地位竞争也会呈现出零和博弈的特点,这与现实主义的逻辑相一致。自由主义范式认为国家间关系是各国国内政治与跨国关系间互动博弈的结果。在这一视角下,国家地位诉求的根源是民族主义和国内身份政治,而跨国的比较和信息扩散在民族等其他类型的身份形成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最后,地位反映了建构主义范式强调的“社会事实”,即地位的获取和维持取决于社会共同体内的共识,一国无法单方面获得地位。因而,地位政治始终围绕富有象征意义的行为与符号和集体认知的形成与改变来进行。鉴于其与三大主义之间的交集,地位政治研究有助于促进新的理论发展。这体现在其独具一格的研究议程上。
地位政治研究的议程主要分为地位认知、地位信号和地位承认三个部分。其反映了围绕地位进行的政治博弈的不同阶段。首先,一国需对自身现有的地位以及将要争取的地位产生认知,才能据此拟定伸张地位的策略。地位认知产生于一国的历史记忆。譬如,关于过往历史的辉煌印象和近代史上的屈辱,会激励二战后的新兴国家伸张地位,尤其是在区域或全球性国际机制中扮演领导角色。可以说,地位认知是国际动态和国内身份政治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地位信号指一国通过声明或象征行为表达对于国际地位的要求。投射地位信号的策略可分为竞争、效仿和创新。竞争策略是指一国通过在高地位国家的优势领域中挫败对方而试图彰显自身地位,在极端情况下,为了发出竞争性地位信号,一国甚至会主动挑起冲突。效仿策略是通过模仿高地位国家的行为准则和遵循国际体系中的共同准则来试图让一国的地位诉求得到国际社会的接纳。与之相比,创新策略则是通过树立新的准则并以自身行为进行展示,从而试图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地位承认也是地位政治研究日程的重要一部分。地位承认是指国际社会中的主要国家通过特定的外交仪式(包括国事访问、首脑峰会、战略对话等)公开承认一国的优越特质,并尊重其在国际事务中的特殊权益。地位承认的主体是国际关系中的高地位国家,其对象是新兴国家,即希望提升自身地位且具有一定能力的国家。简言之,对于争取地位的一方而言,地位承认是其政策目标。
地位竞争、地位困境与和平变迁
地位诉求既可以加剧国家间冲突或加深互疑,也可能促进国际秩序的和平变迁。当地位成为稀缺资源或者被国家看作极度稀缺的情况下,地位竞争易于发生。尤其是在权力转移的背景下,崛起国倾向依据自身特征形成地位预期,也就是对自身应当受到的国际尊重形成预判。在实力上处于相对衰落的守成国也将自身地位看作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识。
地位承认是实现国际秩序和平变迁的关键环节。随着一国实力的上升,该国会期待国际社会授予与其实力相称的国际地位。因此,一国在日常外交中期待获得与其认知中的国际地位相一致的尊重,而地位承认可以激励该国接纳和支持现存国际秩序中的规范和制度,并在日后更加积极地为国际社会提供公共产品。相反,如果一国的地位诉求遭遇误解或否决,将滋长该国的精英或民众对现存国际秩序的不满。
国家重视地位并不意味着国家可以忽略其安全利益,这仅意味着领导人在对外方略的选择上将面临更多的利益权衡。关于一国地位认知的差异和对地位信号的误解并不是导致国际冲突的唯一因素,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也不是首要因素,但可以为外交沟通制造障碍甚至是加深国家间的误解。研究地位诉求不仅可以有助于让我们更加稳妥地提升和巩固大国地位,也便于我们理解他国的地位关切,从而尽力避免误解、弥合分歧、增强互信。
(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