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思潮上升,主要大国战略竞争加剧,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给行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的新时代中国以巨大挑战。同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汲取党的百年奋斗经验,在对外工作中提出一系列理论并在实践中运用、发展,形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在挑战与机遇并存时代背景下诞生的习近平外交思想,必然要求构建一套不同于以往的创新性外交话语体系。
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钥匙
作为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外交思想至少有十个方面的核心要义,即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
“十个坚持”构成了习近平外交思想完整的理论体系,体现出以下显著特征:一是理念的超越性。习近平外交思想不仅超越了西方数百年来以“理性自私”为基础的外交哲学,也超越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深受“世界革命”、冷战对峙影响的外交理念,以及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内以“追随者”身份“融入世界”的外交思维。二是话语的创新性。习近平外交思想提出了诸如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倡议、全人类共同价值等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蕴含着国家间对外交往的中国智慧和中华文明思维。实际上,理念的超越总是经由话语的创新来表达,因此可以认为,话语创新是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的一把钥匙。
重视外交话语体系建设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是塑造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在世界范围增信释疑的现实路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话语创新指明了方向。早在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着力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2014年11月,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要切实推进多边外交,推动国际体系和全球治理改革,增加我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话语权。2021年6月,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指出,要加强国际传播的理论研究,掌握国际传播的规律,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提高传播艺术。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增强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要广交朋友、团结和争取大多数,不断扩大知华友华的国际舆论朋友圈。要讲究舆论斗争的策略和艺术,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
一直以来,有观点认为国际话语权和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属于“外宣”主题,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实际上,外交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既包括外交方针与政策、外交行动,也包括外交哲学和理念的对外传播等。外交话语体系建设是整体外交工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话语创新丰富外交成果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话语权和话语体系建设的重要讲话及指示精神指导下,中国的外交话语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不断丰富和充实习近平外交思想的现实内容。“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表明在西方主导的国际话语体系中,中国对外政策积极探索、争取沟通理解和增信释疑的立场方法;“世界上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再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自己给自己造成‘修昔底德陷阱’”,有力回应了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存在“修昔底德陷阱”的炒作;“太平洋足够宽广,容得下中美两国,也容得下亚太各国”,是针对中美是否在争夺亚太地区领导权这一疑问的回答;“我们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不会要求别国‘复制’中国的做法”,反驳了中国崛起会向外输出“中国模式”这一诱导性观点。
国际话语权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于国际规则的话语权。作为当前国际舆论中最频繁的词汇之一,“一带一路”倡议从话语来源看是对古代“丝绸之路”概念的巧妙借鉴。由于世界对于丝绸之路存在“前认知”和“共有知识”,这一言简意赅的概念明晰了“一带一路”作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实践平台的功能和本质,其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三原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经济合作中普遍存在的主导权落差问题。作为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新时代的中国提出了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主张尊重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扭转了诸如“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和“西方中心主义”等西方国家长期抱持的狭隘文明观。此外,对于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国提出以亲诚惠容的理念深耕周边国家命运共同体建设;对于开展与非洲国家的合作,中国提出了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这些厚植于中国文化和智慧的对外话语创新,不仅推动了新型国际关系建设,也为全球治理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案。
从初始概念的酝酿到系统思想体系的成熟,从对具体国际问题的处理到理论的总结和理念的提炼,习近平外交思想正是在不断的逻辑演进和话语创新过程中,保障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和先进的品格。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冷战后全球主流媒体意识形态演变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国际舆论对策研究”(18ZDA320)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