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新时代中国外交定位方向
2022年03月17日 10:1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3月17日第2369期 作者:卢光盛 王子奇

  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取得的成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提到:“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这是对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成效确认。“三力”和“三者”相互促进、相互依赖,是党“坚持胸怀天下”的宝贵历史经验,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际战略层面的核心精髓,也是未来我国外交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三力”提升: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重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致力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逐步建立大国国际影响力。进入新时代,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加速上升。作为重要国际行为体,中国卓越的能力不断从经济领域溢向政治、安全、社会和软实力领域。共建“一带一路”便是中国积极担负大国责任,推动世界和平、共同发展的重要产物。

  新中国的成立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蕴含着正义的感召力。当前,中国通过推进新型国际关系实践,发挥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中的重要作用,逐步以更大自信及更多投入,加大对更强大感召力的主动营造。与此同时,在一系列多边高峰论坛上,中国全面阐述了新型安全观、发展观、全球治理观等理念。共同安全、和谐发展、合作共赢、绿色发展等观念深入人心,逐步成为国际共识,国际社会对此予以高度赞誉和积极响应。

  中国历来重视通过多边平台强化自身的国际塑造力。1955年,在万隆会议上中国与亚非国家共同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塑造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国际基本准则。进入新时代,中国通过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等重大国际会议,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全方位形成和发挥了国际塑造力。

  “三者”定位: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郑重承诺

  中国是世界和平之音。正因遭受过长达百年之久的强敌入侵,中国深知战争所造成的破坏和苦难,也比其他国家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长期以来,有限的国力限制了中国在国际安全事务中发挥作用。进入新时代,愈加强大的中国在国际安全事务中扮演的角色受到世界各国关注。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不称霸承诺的提出,回答了复兴中的中国对世界和平与战争的看法:新时代中国不会为战争和毁灭效劳,而会始终为和平与发展服务。

  中国是世界经济动力之源。自2006年起,中国连续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贡献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超过30%。面对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的严峻形势,中国以成功的防疫举措维护了本国经济健康发展,也成为疫情下世界经济持续发展的最主要动力。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等多种方式,协助发展中国家、贫穷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不断推动世界整体向前发展。当然,在世界经济相互依赖的今天,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不会以邻为壑,而是真切希望构建有利于世界发展的和平环境,成为全球发展的参与者与贡献者。

  中国是国际秩序稳定之锚。冷战结束后,欧美学者认为历史已然“终结”,人类已然走出现实主义的困境。然而,历史的轨迹绝非“智者”所能窥测,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颈项之上。当世界局势走向不明朗时,一些曾经积极推动全球化的西方国家出现保守化浪潮,甚至有意挑起国家间恶性竞争。相反,中国始终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保持定力。国际秩序的稳定与承续需要守护者和接力者,“三者”中的“维护者”正是对中国这一作用的庄严回答,也是中国对当下和未来的承诺。

  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指明道路

  “三力”和“三者”指引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由倡议变为行动、从理念转为实践。一是感召力的重点突破。在国际话语权方面,中国可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愿景和纲领,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在具体实践中,重点推进公共外交能力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要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海外企业要履行当地社会责任,注重打造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还可以着力推动国际抗疫合作,加大力度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包括疫苗在内的抗疫援助,协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做好疫后复苏工作,讲好共同抗疫故事,传播中国抗疫声音。

  二是塑造力的实质提高。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观,践行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观,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观,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理念。在和平、安全、文明交流和绿色发展方面,中国可以进一步结合自身能力及国际和地区诉求,因时因地推出更多共建“一带一路”式的优质公共产品,在国际公共产品供给中提升自身影响力和感召力,在国际公共产品的生产与维护中强化自身的塑造力。

  三是“有为”与“有度”的审慎平衡。在全球化出现逆流的情况下,要坚守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定位,强调我国是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而不是破坏者。审慎处理好“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平衡关系。在全球和区域事务中,更多通过多边平台表达自身主张,善巧维护国际公义,合理利用好国际和地区中一切可以利用的积极力量。例如,在东亚事务中应重点联合东盟维持好地区秩序,维护东盟在地区事务中的中心地位。

  总之,“三力”和“三者”有着显著特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外交和国际战略层面的核心精髓,体现中国共产党奋发有为和审慎务实的巧妙平衡,对思考和开展外交工作有着导向作用。在继往开来的新征程上,中国将继续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为全人类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晶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