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认识论的复合时空:穷尽的空间和连续谱的时间
2023年03月08日 09: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3月8日总第2605期 作者:罗梁波

  时间和空间是公共管理研究的基本格局。行政认识论对行政事物的时间和空间理解,体现了公共管理的过程和结构逻辑,提供了公共管理叙事的场域和时域框架。公共管理研究在何种意义的时空中认知研究对象和研究选题,关系着经验叙事的基本线索和理论建构的展开体系,关系对研究贡献领域和问题领域的把握,关系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深度,关系研究理论产出或者实践意义的大小。当前,行政认识论在时空研究上存在严重的缺失。在经验层面,缺乏对宏观格局深刻全面的把握和对行政一般面的本质理解,行政史的视野几乎空白,不能深度切入行政生产场景。在理论层面,历史视野、哲学深度和实证科学未能充分结合,研究找不到大问题的理论皈依。行政认识论若是继续沿着管理工具的单一进路或者现代性的规范逻辑发展,依然打不开研究的时空,也无力把握复杂的行政世界。

  叙事时域:行政的时间 

  认识论的时间视域是认识历史、揭示现实、照亮未来,是完整考察行政事物从发生到结束的过程。不同时间维度的认识论理解形成了公共管理叙事的时间设计。其一,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宏大视野有助于把握研究选题的渊源由来、发展脉络、坐标位置和演化规律,进而挖掘研究的创新贡献和理论大问题,发现面向未来的探索性价值。从学科建设来说,行政史、科学实证和逻辑思辨分别是把握行政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基本途径,是推进公共管理知识增长和研究水平提高的认识论基础。其二,在中观意义上的行政时间是行政流程,即行政事物在国家和社会体系中运动的各个环节,是理解研究选题和建构中层理论必不可少的参照系。行政流程的不同节点构成研究命题的时间序列,不同维度的行政流程有助于理解研究选题的多样性,丰富研究对象的内涵外延。行政流程的完整性关系到对行政事物作为一种运动过程的完整认知,也关系到对行政事物在不同时间谱系中的坐标认知。不同时间构建不同序列的命题,体现不同的节点,也有助于发现时间脉络中的规律。其三,微观层面的行政时间就是行政事物的事件过程。这是行政事实的连续谱系,也是提炼行政概念的逻辑链条。在经验研究中,时间把握不仅关系研究对事物过程的细节描述和发展演绎,也关系研究的开拓进路,即面向历史、挖掘现实还是探索未来。

  公共管理研究在整体上缺乏充分的时间维度,对行政时间的理解主要停留在微观的事件过程层次,缺乏大历史的宏观层次和行政流程的中观层次的时间视野。从时间维度考察,公共管理研究应该涵盖时间在不同维度谱系的全过程。时域框架包括了认识论时间链条的起点、过程和终点,在完整链条的时间逻辑下进行全过程的叙事,挖掘研究的时间内涵、价值和意义。

  一是认识论的逻辑起点设置,关涉研究选题的价值意义和出发初心。过去的研究往往把公共性、技术理性和民主行政完全放在现代的公共价值、管理工程和公众参与的框架内,拘囿了研究的视野。行政的起点是政治的执行,是权力意志和国家利益,管理并不是行政的肇始。只有把共同生产和共同生活作为公共性的认识论起点,把工具运用和资源配置作为技术性的起点,在国家性的框架理解行政的政治性,才能观照到行政的全景时域。

  二是行政及其事物相应的行政流程。从外部场景而言,行政渊源于政治,而后才是管理的事物。从内部场景而言,价值和技术构成行政流程的内容。公共价值和分配正义既不是价值流程的全部,也不是行政价值流程的起点,行政的价值来源于国家和社会,也指向国家和社会。公共管理叙事的过程逻辑需要推进到生产和政治环节,需要社会流程全过程的场景视角。

  三是行政的终极诉求。作为国家治理的执行环节和社会治理的管理环节,行政追求技术上的效能、价值上的国家共同体塑造,以有效的秩序为目标,体现为责任政府、制度行政和公共秩序。

  叙事场域:行政的空间 

  空间关涉公共管理的格局,不同圈层的空间有不同的治理意蕴和意义。行政认识论的空间体现在不同层次梯度、内外部场景、宏观中观微观、逻辑类型谱系等圈层。公共管理研究选题和研究逻辑需要在不同的圈层建构各自的理解空间,拓展理解的深度,连接不同圈层的各个要素,建立广泛的工作关系。具体来看,认识论的视野在三个层面决定研究的空间设计:整体框架决定了研究选题的整体设计和展开体系;结构逻辑决定了研究命题的设计序列和中层机制的结构谱系;描述深度决定了研究叙事对事实的观察视野和对概念的塑造层次,关系研究叙事的微观基础。

  公共管理研究的认识论应该在外部格局和内部结构上拓展场域。从外部叙事看,国家社会治理层面的框架构成宏观格局;公共管理的中层机制和中层理论只有体现行政既是管理实践又是政治实践的场景,才能实现国家社会的协调和治理;从微观而言,公共管理叙事要体现管理实践、权力实践、政治内涵和社会实践以及资源配置的复合场景。从内部结构看,公共管理叙事应该在技术、价值和形式三个维度做到量上齐整、质上互相支援。要在尊重技术、价值和形式矛盾统一体治理结构的实践基础上,在量性、发展、历史和交互的逻辑基础上,重构行政认识论并用以指引研究的开展。理论研究应着力提高概括能力和水平,理论的形式能结合实体的技术内容,能包容和体现价值的内容和关怀,有坚实的科学基础又有深刻的思想体系。

  叙事的复合时空 

  复合时空逻辑是时间和空间的统合思维,即结合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来认知行政事物及其逻辑。研究对象或者研究选题及其研究逻辑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坐标上,空间体现为事物的逻辑结构和类型学谱系,时间体现为事物空间演变的发展轴和逻辑强度的不同节点。认识论的复合时空思维对研究的展开体系要求是在结构上穷尽空间,在时间上形成连续谱,并将实践和空间统一起来。

  简单的类型学分析是时间或者空间的单一分类,研究选题在不同时间阶段的形态,或者是在特定阶段呈现的空间结构包含的要素及其关系。复杂的类型学分析是按照时间阶段划分的节点结合空间结构的演变,或者是不同的治理逻辑组成的空间结合强度序列的类别谱系,或者是时间阶段划分的节点结合空间结构逻辑的强度的类别。治理逻辑的量性强度对应了事物发展不同的时间节点,治理逻辑的不同类型及其组合关系体现了空间的结构,两者交叉体现了复合时空的交互格局。比如公共管理研究的四象限、六象限和九宫格分类,即多时空递进的类型学谱系。然而,充分的复合时空依靠类型学划分是远远不够的,严整的叙事应该在空间(逻辑的类型结构)的完整谱系和时间(逻辑的量性强度)连续谱系中联合演绎。

  复合时空逻辑是公共管理叙事的基本要求,以量性思维看待行政事物的发展,以匹配思维看待行政的治理结构,以交互思维看待行政、政治和社会互相影响的治理格局,以发展思维看待行政的未来,与时俱进,推动行政的创新和进步。以复合化思维看待公共管理研究,复合研究是内外场景互动和时间链条连贯的全景体系。我们需要将公共管理研究的选题和逻辑置于全景时空的坐标体系中来拓展研究的空间和想象力。通过时间和空间的充分连接,改善公共管理研究的品质和格局,促进公共管理的知识增长和实践贡献。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