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继芳 周义程:推进军民深度融合进一步发展
2017年10月31日 07:50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年10月31日第1320期 作者:许继芳 周义程

  【核心提示】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军的国家重大战略安排,需要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要“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多次论及“军民深度融合”,蕴含着丰富的战略思维逻辑。这标志着军民融合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是适应于我国作为快速发展的大国全面参与21世纪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抉择,符合经济有效地建设现代国防的战略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立足现实国情,我国的军民融合主要包括“军转民”和“民参军”两层含义,前者指军事技术在民间的使用,后者指民营主体参与军工市场的发展。积极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关键要在战略思维层面深刻把握“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

  军民深度融合战略的内涵

  战略思维是思维主体对关系事物发展全局的、长远的、根本性的重大问题进行思考和谋划的思维过程,其产品包括战略背景、战略价值、战略意图、战略愿景、战略重点、战略措施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加快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始终需要以战略思维为依托,多视角把握军民融合实践的总体要求。

  从军民深度融合的战略背景看,其一,没有强大的军队,就不可能有强大的国家,“军事上的落后一旦形成,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把“能打仗、打胜仗”作为对人民军队的基本要求。其二,国家的军事力量越来越依赖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军事力量的强弱。“随着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国家战略竞争力、社会生产力、军队战斗力的耦合关联越来越紧,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的融合度越来越深。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以更大决心和力度抓紧推动科技创新和进步。”

  从军民深度融合的战略价值看,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复杂安全威胁、赢得国家战略优势的重大举措。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在战略意图上,军民深度融合旨在“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在战略愿景上,“今后一个时期军民融合发展,总的是要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因此,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是“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发展方向是“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

  从军民深度融合的战略重点看,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领域是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也是衡量军民融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主动发现、培育、运用可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前沿尖端技术,捕捉军事能力发展的潜在增长点,强化军事需求牵引,最大限度实现民为军用,发挥国防科技转化运用最大效益,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新兴领域融合发展格局。

  从军民深度融合的战略措施看,“要强化战略规划,拿出可行办法推动规划落实,加强督导检查、建立问责机制,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制定战略规划,必须“要强化大局意识,军地双方要树立一盘棋思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思考问题、推动工作”;必须注重开展顶层设计,“坚持需求牵引、国家主导”,把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划的宏观需求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落实战略规划,必须“继续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从需求侧、供给侧同步发力,从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方面系统推进”。

  军民深度融合战略的整体性和重点性

  为了构建系统完备的军民融合政策制度体系,必须“在中央层面加强对军民融合发展集中统一领导。要以机制和政策制度改革为抓手,坚决拆壁垒、破坚冰、去门槛,破除制度藩篱和利益羁绊”。正是基于这一考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主任,统一领导军民融合从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推进,向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负责;出台《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工作规则》《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工作规则》和《省(区、市)军民融合发展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设置的意见》。这些举措为军民融合发展的统筹谋划、统筹协调和统筹决策奠定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战略思维是注重实践活动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客观辩证地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其中,强调整体性是战略思维的重要特质之一,要求思维主体由局部构造到以整体和全面的视角把握研究对象。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必须实现军民双方的全要素统合、多领域并进、系统性规划、高效益发展,全面拓展军民融合的领域和范围,积极推进国防经济和社会经济、军用技术和民用技术、部队人才和地方人才兼容发展。我国军民融合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顶层统筹统管体制,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扎实推动国防科技和装备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战略思维不仅注重整体性,而且关注重点性,即强调要高度重视整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局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向重点领域聚焦用力,以点带面推动整体水平提升。为此,要做好调查研究、谋划设计、改革试点等工作,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武器装备采购、人才培养、军队保障社会化、国防动员等领域军民融合潜力巨大,要强化资源整合力度,优化配置增量资源,发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最大效益。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生物、新能源等领域军民共同性强,要在筹划设计、组织实施、成果使用全过程贯彻军民融合理念和要求,抓紧解决好突出问题,加快形成多维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新兴领域军民融合发展格局。

  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是一项利国利民利军的国家重大战略安排,需要全社会力量的积极参与。要“坚持富国和强军相统一,强化统一领导、顶层设计、改革创新和重大项目落实,深化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在这个政策性极强的大课题中,一方面,政府、军队、国防科技工业部门、民营企业等军民融合相关责任主体,要深入开展应用对策类研究;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高校党校、科研院所的优势与潜力,并借助国家高级咨询机构、各相关智库以及各地方相关学会、协会等成立专门研究团队,围绕军民深度融合中存在的难题和障碍开展政策咨询类研究,从而助推军民融合的深入开展。

  (本文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地方政府与社会治理”(2015ZSTD010)、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治理协同创新中心研究项目(2015—2018)成果)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部;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常畅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