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青铜提梁盉
2021年01月07日 10:34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月7日第2085期 作者:叶一念 文/图

  提梁盉,古代温酒或调酒器,多为小口、广肩、圆腹、三足、有提梁,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战国晚期后逐渐衰落。提梁盉的使用者多为贵族,因此多出土于高等级墓葬中。其分布范围广泛,北至河北,南至广东,西至陕西、湖南一线,东至江苏、浙江一线均有分布。

  在齐文化博物院的展柜中,有一件战国青铜提梁盉,造型典雅大方、纹饰精美繁复,是该时期的典范之作。齐文化博物院位于山东临淄太公湖北岸,包括齐文化博物馆、足球博物馆、民间博物馆聚落和文化市场四个部分。这些建筑自东向西排列,像一条龙一样,取“龙入东海”之意。齐文化博物院全部项目于2015年建成投用,2020年底获批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该提梁盉出土于稷下街道淄江花园生活区。扁圆腹,圜底,蹄足,有脊棱。提梁与流的造型巧妙地构成一条龙,龙口即提梁盉的口部。盖面及肩部饰虺龙纹,盖面上有环钮,腹部上下各饰虺龙纹及叶形纹,足饰兽面纹。由于年代久远,器身颜色斑驳,微微泛着青铜特有的光泽,古朴中带着韵味。

  研究表明,提梁盉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分布较多,包括湖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春秋中晚期,提梁盉多集中于安徽地区,后逐渐向北方地区扩展。造型在前后时期也有不同。春秋时期多饰有脊棱,无脊棱的较少,平盖,腹部为宽扁的椭圆形;战国时期脊棱消失,隆盖出现,腹部由宽扁发展为扁圆。早期造型华丽,纹饰复杂,晚期则趋于简单。

  提梁盉的使用时间不长,后世已很难看到,但在湖南省博物馆有一件明代鸡首提梁盉,十分难得。该提梁盉制作得很特别,纹饰是商周时期的兽面纹,鸡首造型则见于汉代以后,器盖上有一象尊,取明清时期常见的太平有象之意,将不同的时代特征集于一身,却也协调完美。

  叶一念 文/图

责任编辑:张月英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