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祥保:虽由人作 宛自天开——拙政园设计理念与审美旨趣
2018年08月30日 08:29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18年8月30日总第1526期 作者:倪祥保

  中国有四大名园,属于皇家的两个,分别是北京颐和园和承德避暑山庄;属于私家的有两个,分别是苏州拙政园和留园。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有很多不同之处,无论是体量与规制方面,还是文化与思想层面。通过比较颐和园“佛香阁”和拙政园“远香堂”,可以略知其关键要素之一二。

  定于一尊

  作为皇家花园,颐和园不可能像故宫那样整体强调轴线和处处讲究对称,但是也不能没有定于一尊的中心主景。“佛香阁”就是颐和园的中心主景,或者说表征其在园中不可忽略的尊贵中心。“佛香阁”之所以是颐和园的中心主景,一方面,它的体量足够高大,具有能够担当主景的气派。另一方面,就空间位置安排来说,它背山面水,风水极佳。具体说来,它北靠万寿山,显得稳固坚实,南临昆明湖,显得君临天下。

  与此相关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在中国古人的文化观念中,山南水北谓之阳。“佛香阁”正处在这个双重主阳的空间场域,自然具有为尊者应该有的天地自然的阳盛气场。也就是说,不仅在空间布局设计和建筑架构营造方面,而且在尊重天地自然规律和先贤文化思想方面,“佛香阁”实现了有机的审美融合,因此无愧是一个难得的艺术佳构。

  在苏州拙政园中,“远香堂”也历来受人注目。一方面,它的命名来自宋代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香远益清”,与拙政园的园花莲荷之花相关。拙政园特别崇尚莲荷之花,无论是“荷风四面亭”“留听阁”乃至“香洲”,其实都与莲荷之花相关。另一方面,它基本上正对着拙政园原先的住宅部分,也就是说,它其实曾经处在进入拙政园花园部分的首先到达之地。

  “远香堂”基本上位于拙政园的中部,也大致在整个拙政园的中间位置。因此,有部分专家曾经认为,“远香堂”应该是拙政园的主景,甚至是拙政园的中心主景。那么,这个说法有道理吗?

  万物相齐

  就空间设计安排来说,“远香堂”基本在拙政园的中心位置,大致对着原有轴线和讲究对称住宅的轴线位置。因此,认为它应该是拙政园中心主景的观点似乎不无道理,能够为部分人所接受。

  宅园一体的苏州园林,住宅部分强调有轴线、对称和等级,主要表征儒家文化思想。但花园部分所有景观建设及安排,则不讲究轴线对称,而是更多强调自由自在、彼此平等,或者是在此为主,在彼为辅。总之一句话,就是主要体现老庄“万物相齐”思想和佛家“众生平等”理念。因而,在经典的苏州园林里寻找或确定所谓中心主景,实际上是违背苏州园林花园部分设计思想精神的。

  我们不妨从空间安排和景观设置来简要分析讨论一下拙政园里的“远香堂”。它位于园中一座最大的非土石型黄石假山(基本全部由黄石堆砌,与“远香堂”对面建有“雪香云蔚亭”的那种土石型假山不同)的北面,同时位于拙政园最大池水的南面,正好与颐和园“佛香阁”处在万寿山之南、昆明湖之北完全相反。按照中国文化山之北为阴、水之南为阴的理念,“远香堂”处在双重阴气之地,完全没有为尊者应有的阳气及气场,因此断不可认为是具有尊者地位的中心主景。

  颐和园“佛香阁”和拙政园“远香堂”建筑设计中的诸多差别,就是体现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不同的重要方面。皇家园林强调要有不可忽略的中心,所以其建筑总有“损不足以奉有余”的做法,私家园林强调万物平等,因此其建筑会有“损有余以奉不足”的处理。这典型地体现在颐和园“佛香阁”和拙政园“远香堂”完全不同的设计处理中。

  冲淡平和

  值得赘言的是,诸如本文关于“远香堂”建筑空间设计理念的分析,不是个别的或不自觉的,而是较多的和自觉的。在拙政园的花园部分,单体建筑体量较大并且多少具有一点局部主景样子的,应该有好多个。如中部除了“远香堂”,还有“玉兰堂”,西部有“卅六鸳鸯馆”,东部有“秫香馆”(20世纪50年代所建,空间位置与古代是否一致难以确认,所以不予评述)。

  有意思的是,作为同是清代遗构的“远香堂”“玉兰堂”和“卅六鸳鸯馆”,其空间位置都在花园的偏南部。尤其是“玉兰堂”和“卅六鸳鸯馆”,均处在园林最南部几乎靠近高高围墙的地方。这样的空间布局,使得“玉兰堂”和“卅六鸳鸯馆”正面朝向的南面空间都非常逼仄,毫无尊者的气势和相应的气场。

  拙政园的这种置景空间设计,其实无异于“损阳”而“奉阴”,或者说是“抑尊”而“扬卑”,它努力实现中国哲学和审美文化中特别崇尚的所谓“冲淡”“冲和”的境界。遵循这一哲学和审美理念而来的建筑置景空间设计,在优秀的苏州园林建构中很常见,比如同样建于水阴之地的“网师园”之“濯缨水阁”和“留园”之“明瑟楼”“涵碧山房”等。

  要知道,在没有轴线对称和等级规范的山水林园中,如果没有一定体量、高度和为尊之面向作为可“虚以应之”的宽阔空间,根本就形成不了定于一尊的主景,如颐和园中的“佛香阁”。如果它不是建在昆明湖北面的山坡上,就难以获得皇权至尊那种文化表征及置景效果。在苏州园林的花园部分,可以称之为主景的建筑,一般是不存在的——这与道家强调“万物并作”,“圣人去奢、去甚、去泰”的理念密切相关。

  很多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研究专家都反复指出,中国古典私宅园林的建造,尤其是花园部分的建造,其所遵循的文化思想和审美理念主要是老庄思想。所以,其整体置景空间布局完全不讲究有轴线安排和主从设计,通常也不会刻意设计花园的所谓中心主景。这其实也就是其造园特别讲求“模山范水”效果和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境界的重要缘由。从这个角度来说,尽管苏州园林山水花园部分中的厅堂,几乎都是其中的重要建筑,但是它们一般确实都不会成为其中不可忽略的中心或主景。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