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物”妥协:苏轼居儋时期的一个诗学动向
2023年04月12日 10:0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谢琰

  摘要:超然物外一直是苏轼诗文的魅力标签。晚年被贬儋州之后,苏轼却在诗文中展现出对“物”妥协的一面,从而产生新的诗学动向。在气候、物产极为奇特的海南,他开始重新思考“物”的意义。与大多数咏物诗文的伦理主义倾向不同,苏轼居儋时期的咏物诗文充满功利主义精神,即平淡地描写“物”自身的功用,以及自己发现、创造、利用它们的过程。他放弃了认识论方面的多变性,甚至否定认识论本身的必要性,于是其诗文中的理趣和讽刺几乎消失了。居儋时期对他影响最大的思想传统是《易》学,知识传统是道教和中医学,而陶渊明则是其诗学偶像。北归之后,上述诗学动向立即终结。重视苏轼居儋时期精神与创作的特殊性,既有助于全面认识苏轼,也有助于思考古代思想世界中“物”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苏轼  儋州  物  妥协  诗学 

  作者谢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北京 100875)。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