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multiple Anthropocenes: toward fracturing a totalising discourse
内容摘要:近年,在环境思维中,一种围绕“后自然”观和“后野生”观形成的新管理哲学已经流行开来。这种话语经常用“人类世”这一术语来把握一个全新的思想和管理哲学大时代。看一看可能被称为“陆地”人类世、“大气”人类世、“海洋”人类世之间存在的差异,就会发现,尽管该术语引起了嘈杂的议论,但这种话语比最初出现时更加支离破碎。为了取代趋向总体化的人类世话语,应当或至少要有一种更为缜密的关于多元人类世的话语。对于趋向总体化的人类世话语容易带来的漠视使用通用语言现象,也应当引起人们注意。“自然”和“野生”的概念都仍然富有活力,欧洲越来越引人注目的再野生化(rewilding)努力某种程度上证明了这一点。即使在一个出现重大的人类世变化的大时代,有关自然和野生的传统概念也许仍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王爱松译〕
克里斯托弗·J.普雷斯顿(Christopher J. Preston),任职于蒙大拿大学哲学系,主要研究荒野问题、气候工程学、合成生物学及与人类世相关的其他新兴技术,其著作包括:《基础知识:环境哲学、认识论和地方》(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2003);《拯救造物: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生活中的自然和信仰》(Trinity University Press, 2009);《气候正义与地球工程:大气人类世的伦理和政策》(主编,Rowman & Littlefield International, 2016)。通讯地址: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University of Montana, Missoula, MT 59812–5780. Email: christopher.preston@umontana.edu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