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西渐的节奏译法新探
2022年10月12日 10:12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李莎

  摘要:法国收藏家、学者杜博思20世纪30—50年代在欧美率先重估明清书画的美学价值时,以“节奏”对应“气韵”,并调和了“气韵”的另一种译法“精神回响”。这一观念受益于林语堂对中国书法美学“形式”与“节奏”的阐发。“气韵”西渐的历史体现出跨文化现代性的复杂面向。一方面,西方学者从自身文化出发选取“节奏”译介“气韵”,从而赋予“节奏”新的意义,完成了西方艺术的现代转型;另一方面,德里斯珂、林语堂等人向西方阐释中国书法的生动节奏时也意识到了中国艺术的现代意义,林语堂关于书法的万物有灵论被本雅明自觉化用于他的模仿学说,展现了中国艺术观念重塑知觉的现代潜能。 

  作者李莎,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文学院讲师(北京 100875)。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