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先秦时期,“诗言志”不是一个诗学概念,其主要功用在于儒家意识形态的建构,有着突出的话语内涵。宗教仪式中的“诗言志”与“蔽志”,影响了春秋宴享礼中的“赋诗”活动及形态,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言说”的礼乐传统。这一传统造就了《诗》的经典地位,为大夫君子和儒家学者利用《诗》构建新意识形态提供了合法性和话语资源。对“诗言志”的不同理解和应用,形成了多种形态的话语方式,如“断章取义”“信而有征”“文亡隐言”“以意逆志”等;也建构起士大夫阶层多重价值和目标,如“立言不朽”“兴观群怨”“尚友”“发乎情,止乎礼义”等。在汉代大一统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毛诗序》主张“情”“志”一体,赋予“诗言志”以教化和美刺的内涵,重新定义了士大夫阶层的政治权利和话语方式,客观上也揭示了诗歌以情感人等文学特征,开启了“诗言志”教化诗学的序幕。
关键词:诗言志 赋诗言志 诗亡隐志 以意逆志 话语方式
作者过常宝,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北京 100875)。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