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哲学”论纲:本源思想、论域与方法
2022年01月05日 10:17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作者:孙向晨

  摘要:对于人类共同的普遍关切,不同的语言世界会有不同的本源性思想资源加以回应。建基于汉语之上的哲学理应深入思考在此语言世界中所形成的普遍关切。不少学者开始使用“汉语哲学”这个概念,并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与“中国哲学”不同的范式与概念。“汉语哲学”问题的提出与表达直接涉及汉语世界的精神结构、汉语概念的构成以及汉语本身的特质与规律。“汉语哲学”建立在“迂回”他者的自我省思之上,而这需要将“西方哲学”的“普遍性”重置为“他者”才能完成。这是一种哲学上的“范式转换”。在这个意义上,从普遍性问题、本源性思想、规范性建构三个层面来梳理“汉语哲学”的理论框架,意在突出“汉语哲学”的原创性、规范性、开放性、未来性、世界性等特征。 

  关键词:汉语哲学 普遍性 本源性差异 合法性问题 

  作者孙向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上海 200433)。 

责任编辑:崔岑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