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四次峰会在日本大阪落下帷幕。峰会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大阪宣言》。面对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气候变化加剧等多重挑战,G20如何发挥推进国际合作、凝聚全球共识的重要作用?本报记者围绕相关问题采访了多国专家学者。
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共进,合力打造高质量世界经济》的重要讲话,强调“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发挥市场作用,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要把握发展大势,以更大的开放拥抱发展机遇,以更好的合作谋求互利共赢,引导经济全球化朝正确方向发展;要胸怀共同未来,立足共同利益,着眼长远发展,致力于实现世界持久和平繁荣、各国人民安居乐业”。对此,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罗思义(John Ross)表示,目前的全球经济面临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等挑战,中国是开放式多边贸易体系的主要捍卫者。开放式多边贸易体系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为世界带来了发展和繁荣。维护这一体系,对于G20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在G20框架内,最重要的双边关系是中国和美国,欧盟虽与这两个国家具有同等的经济权重,但在政治上仍然存在内部分歧,很难发挥相应的地缘政治作用。因此,中国成功应对外部保护主义挑战不仅符合自身利益,也顺应了世界各国捍卫自由贸易体系的要求。
凝聚共识应对发展挑战
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全球挑战中心主任丹尼斯·格利希(Dennis G?觟rlich)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G20在特定的政策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不仅有利于各成员国,也有利于整个世界。面对跨境及全球性挑战,多边的解决方案可能比单边的更为有效。例如,在实现气候目标等方面,G20能够以可持续的方式影响全球议程。G20平台上的经验交流既为各国决策提供了宝贵借鉴,还可能对各成员国的国家政策产生直接影响。
英国路透社评论,中美同意重启经贸磋商为解决双方经贸摩擦带来了希望。此外,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达成自由贸易协议,发出推进自由贸易与互联互通,遏制贸易保护主义的信号。英国广播公司报道称,中美重启贸易对话,为世界经济带来积极信号。因此,格利希坚信,虽然在G20峰会上达成的协议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它们可以对国际社会和国际组织产生相当重要的信号作用。G20的决定往往能够为世界各国达成更具深远意义的国际协议铺平道路。此外,G20峰会以及许多筹备会议和部长级会议的定期举行,让各国之间产生了信任。特别是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信任对于国际合作的成功至关重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敦促G20决策者降低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她表示,“美国和中国之间恢复贸易谈判值得欢迎,但已经实施的关税正在阻碍全球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未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针对拉加德的表态,比利时布勒哲尔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艾莉西亚·加西亚-埃雷罗(Alicia García-Herrero)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G20大阪峰会重点关注中美经贸摩擦。未来,G20峰会还应在推进贸易合作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G20向长效机制转型
比利时布勒哲尔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贡特拉姆·沃尔夫(Guntram Wolff)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G20已成为真正探讨全球合作议题的主要论坛。G7不能充分代表这个世界,而联合国规模太大,以至于可能难以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定期举行部长级会议以及首脑级会议对于促进G20向长效机制转型很重要。这有助于确保各方持续参与讨论。G20峰会作为世界各主要国家定期沟通交流的平台和渠道具有重要价值”。
格利希提出,回溯发展历程,G20在促进全球合作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作为全球协议和国际治理的推动者,G20通过协调推进具体的经济政策,促成了许多有益于全世界的协议。除了危机管理,G20还致力于推进金融市场监管改革,发起并确定了《实施税收协定相关措施以防止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的多边公约》(BEPS),以打击跨国公司的避税行为,并促进税收收入得到更公平的分配。
美国智库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墨西哥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员厄尔·安东尼·韦恩(Earl Anthony Wayne)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每一届G20峰会主办国都试图在此前议程的基础上加入“本国首次倡导”、体现“本国创见”的项目。随着时间推移,G20峰会要探讨协商的问题数量不断增加,问题的类别和范围也不断扩大,难免会影响峰会的效率和效果。因此,我们需要适时对议题清单进行删减更新,集中注意力处理核心议题。另一方面,即便G20峰会议程有时过于繁杂,但它的价值并不因此降低。G20峰会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将各成员国乃至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代表聚在一起,针对减少经贸摩擦、维护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稳定、打击恐怖主义、减缓气候变化等众多全球性议题展开讨论磋商。而且,这些讨论经常从G20峰会延伸到经合组织(OECD)、世界贸易组织(WTO)等其他国际性框架下。此外,虽然有些议题超出了G20峰会拟探讨协商的问题范畴,但这些议题依然能激发与会者的思考和讨论,进而转化为积极有益的行动。
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东北亚地区高级研究员后藤志保子(Shihoko Goto)对本报记者说,我们应谨防G20峰会变得过于政治化,因为这可能引发某些关键成员国作出不参与或联合抵制等消极反应,或导致与会国无法达成共识、峰会无法通过宣言。G20峰会是世界重要经济体共同探讨全球性问题的良好机遇,主办国能够通过设置会议议程来引导讨论方向、划定讨论范围、提起与会国对某些议题的特别关注,进而使讨论的效应超出峰会本身的范围。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亚洲项目研究员苏曼·贝利(Suman Bery)表示,在设置议程或删减议题清单的过程中,应注意避免个别国家主导话语权,否则会引起新的矛盾并使各国更难达成一致。
罗思义认为,从长远来看,G20的有效性取决于中美关系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秩序是基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某种平衡。G20是这一原则的延伸。随着发展中经济体,特别是中国和印度的全球影响力日益增加,G20峰会成为最重要的论坛之一。在维护主要国家之间保持平衡方面,G20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