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问题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和有利文化条件。本报近日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辛向阳、研究员李建国,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兼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宋月红和研究员欧阳雪梅,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张冠梓,深入探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宏大实践,阐释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写就的壮丽诗篇。
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中国社会科学报》:结合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实践中应发挥什么作用、重点关注哪些议题?
辛向阳: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加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体性、系统性、学理化研究阐释,努力拓展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广大马克思主义研究者的重要使命。要重点研究“两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习近平文化思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原创性贡献、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等一系列重大课题。
《中国社会科学报》:新中国史波澜壮阔,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辉煌壮丽。当代中国研究所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理论工作中重点关注哪些重大研究议题?
宋月红:从文化、文明意义上说,新中国史就是党领导人民坚守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推动文化发展传承、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画卷。围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加强新中国史研究编纂,需重点关注如下研究议题。
一是“两个结合”的核心要义和思想精髓,要深入研究“两个结合”的形成过程和内在学术机理。二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要深入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坚持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实现文化自强的历史过程。三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关系。四是系统研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成果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创新成果。五是在理论与方法方面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加强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阐释。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将当代中国研究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相结合,深化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研究,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欧阳雪梅: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一种基于文化生命体的全新文明观,强调文明赓续、文明进步和文明跃升。从文化视角看,文明是在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既是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的返本开新,又是现代的,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概念是在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发展的过程中生成的,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跃升,需要有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和精神支撑。从国家的角度研究新中国发展史、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化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展史,尤其是新时代走向全面繁荣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报》:围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理论判断与实践主题,信息情报研究院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是什么?
张冠梓:信息情报研究院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决策提供高质量信息支持和智力支撑的重要职责,我们在应用对策研究和成果报送工作中,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认真学习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中国社会科学院“三项共识”落实到管所治所各项工作中,紧紧围绕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积极做好深入研究阐释和理论传播。结合信息情报研究院的职能,我们在成果报送中突出重点,及时汇总报送以下几方面研究成果,为党和国家重大决策提供智力支撑:一是我院各学部相关研究领域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二是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学术动态;三是我院关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组织开展的重大问题调研类成果。
强化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
《中国社会科学报》:为深入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需要进一步开展哪些重点研究和阐释工作?
辛向阳: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把贯彻落实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理论任务和学术任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阐释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合作,于2023年10月完成《习近平关于文化传承发展论述摘编》的编印工作。完成第六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编写工作。组织学者参与《新时代中国文化发展报告:走向全面繁荣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写作。牵头负责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两个结合’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并组织学者积极申请和参与相关研究项目。
宋月红:为完整、准确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当代中国研究所组建专门团队,参与《(新编)中国通史纲要》《中华文明史简明读本》的编写工作,将新中国史融入中国通史编撰和文明史研究之中,积极推进相关领域的学理研究。我所学者发表了《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境界》《“第二个结合”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等文章,就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意义和精髓要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成就经验等进行了深入研究阐释。
张冠梓:一年来,信息情报研究院坚持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认真落实首要政治任务、理论任务和学术任务的实践中,把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作为神圣使命扛在肩上,着力推动党建与业务“双轮驱动”和深度融合。
一是严守政治机关要求,抓好贯彻落实。举办多场专门会议,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按照要求制定详细贯彻落实方案。二是高扬学术单位优长谋划精品。注重发挥学理性、跨学科、综合性的优势,积极组织、协调各研究院所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及“两个结合”等重大理论主题开展整体性、系统性、学理性研究阐释,通过《要报》等内刊报送一系列高质量应用对策稿件。三是着力发挥重大选题在应用对策研究工作中的牵引作用。加强与上级部门沟通确定选题,召开要情研判例会、开展“选题式”大调研、编发选题指南,引导开展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阐释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报》:我们如何更好地以学理化阐释推动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
欧阳雪梅:“两个结合”为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提供了根本路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包含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还包含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优秀成果,以及世界文化的积极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实质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之间存在着高度的契合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被马克思主义激活,并吸收新的时代内涵,这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转化创新,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则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滋养。塑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就要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引学术研究,在“两个结合”中坚守马克思主义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推动产生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和重大项目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加强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的持续推进方面,产生了哪些标志性成果?
辛向阳:目前,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获立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建设路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创新项目“‘两个结合’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重大创新项目“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和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大贡献研究”,上海研究院特别委托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内涵、鲜明特征和原创性贡献研究”等。其中,“‘两个结合’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的结项成果《“两个结合”基本问题研究》已出版,并作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丛书》的成果推出。
宋月红:《中国式现代化简史》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简史》两部著作均具有标志性意义。《中国式现代化简史》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融合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深刻阐明中国式现代化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简史》围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肇端、奠基、开创、推进和拓展的历史进程,突出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在各个历史时期或阶段的时代特征、发展路径和巨大成就,初步回答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什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何建设等问题。
欧阳雪梅:本人参与中国历史研究院组织纂修的《(新编)中国通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的编写工作,主持所重点项目“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参加全国红色基因传承研究中心委托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的建构及实践研究”。发表《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境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论述》等文章。中医药是“非遗”明珠,本人编著的《中国共产党与中医药的传承创新》一书也即将面世,旨在全面梳理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的祖国医学遗产,逐步将中医药纳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历程和重大贡献。
张冠梓:信息情报研究院一系列举措的成效已逐步显现。据不完全统计,自2023年6月2日以来,信息情报研究院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主题,及时反映理论界最新研究进展,报送相关智库研究成果100余篇,相关成果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创性贡献,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深刻内涵、实践路径和世界意义,聚焦海外智库和学术界的研究与评价等主题,发挥了较好的决策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报》:据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建设路径研究”已立项,未来将如何深入探究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哲学路径?
李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辩证法,加强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及建设路径的整体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该项目总体研究框架由其所要回答的四个问题构成,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与内在特质、战略价值与世界意义、建设条件和生成动因、基本遵循与建设路径,着重关注提炼概念内涵、拓宽研究视域、强化学理分析、坚持实践导向。
在学术层面,该项目计划深入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内涵、特质、战略价值、建设路径等。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生成和成功经验,厘清面临的挑战及问题,探索建设战略目标、支持条件、战略保障、实践路径等方面研究,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整体化和科学化研究。
在应用层面,该项目计划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基本内涵和建设路径研究阐释的基础上,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决策资政建议,深刻揭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代脉动和未来发展趋势。
持之以恒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工作
《中国社会科学报》:为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学科建设,下一步将规划哪些重点工作?
辛向阳:进一步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引导全体科研人员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夯实研究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学术基础。我们将始终遵循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推动形成新概念、新表达、新知识内容;聚焦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原理性、基础性问题,鼓励学者积极推进胸怀“国之大者”的实践研究,如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如何融入、引领世界文明大潮等重大课题;积极推进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阐释工程,服务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大局。
张冠梓:信息情报研究院以综合性举措进一步推动和加强对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一是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及时跟踪党中央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要决策部署,做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阐释工作,以高质量研究成果服务党的理论创新,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咨政建言。二是推动学科交叉研究,充分发挥我院学理性、跨学科、综合性优势,组织研究力量开展综合性研究,组建跨学科联合团队联合攻关,不断提升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阐释的广度和深度。三是注重人才培养,抓好科研人才梯队建设。充分利用院“青启计划”“青年学者导师制”等机制,为优秀青年学者进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相关研究提供重点资助和指导。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继续以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新中国史研究方面,下一步将展开哪些工作计划?
宋月红: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新中国史研究、编纂、教育、宣传事业繁荣发展。一是不断加强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要义、思想精髓、科学体系和当代实践成果展开系统研究和专题研究。二是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三是不断推动新时代中国学繁荣发展,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新时代中国学基地建设,编写《中国学手册·中国式现代化卷》。四是全面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伟大成就及成功经验,推动《当代中国》丛书续编工作。五是力争在三年内编成一部全面、客观、真实、系统反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成就的《中国全面小康志总志》,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文化强国建设融入研究编纂中。六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培养构建一支年龄层次合理、知识结构齐全的科研队伍,加大对青年科研人才的培养力度,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研究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蓬勃向上的有生力量。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