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芬兰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应用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应用科技大学在人才培养理念、学科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形成了办学特色,成为“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摇篮”,为芬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构建人才培养体系
芬兰应用科技大学较为重视立足所处地区实际情况,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以本地区人才和经济发展需求为基础,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职业通用能力、实用专业技能、创新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应用新方法、新工艺为企业提供创新发展思维和实际问题解决方案。应用科技大学已形成有别于传统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受社会和企业认可,为芬兰成功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促进就业提供了帮助。
芬兰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科发展和专业设置具有显著的应用型特色和职业导向。例如,为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设置卫生保健与护理、社会福利、家政服务等服务型专业;为发展信息技术和能源产业而设置信息科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生命科学等科技型专业。又如,芬兰北部旅游业发达,当地应用科技大学便设置旅游、酒店、社会服务等应用型专业。芬兰应用科技大学会不定期深度调研不同职业领域急需解决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分析和评判职业发展对人才能力结构的新要求,并以此为依据更新学科前沿知识,优化专业结构,使人才培养紧跟甚至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让毕业生能够跟企业“无缝对接”。
芬兰应用科技大学的课程体系具有宽泛、灵活、多学科和跨学科等特性,以职业需求为导向,按特定职业领域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设置和调整课程。学位课程采用欧洲学分制(ECTS),即利用欧洲学分积累与转换系统,从四个维度形成了成熟立体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一是专业基础层,由专业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交流和语言能力课等课程模块组成,从语言能力、文化思辨和专业应用的角度,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培养职业素养。二是核心能力层,是面向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高层次职业技能学习,占全部课程的近三分之一,反向设计将企业技术标准、企业管理和文化融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企业实践层,强化产业导向,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四是职业导向层,由专业选修课和毕业设计构成,拓宽学生的职业路径,帮助学生完成职业规划和选择。
芬兰曾数次修订《应用科技大学法》,保障应用科技大学办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效能,形成了独立多元、注重质量的评价体系。芬兰还重视树立学生主体参与的质量理念,确立平等的师生和伙伴关系,建立全面和全过程参与机制,让学生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监督者和检验者。评价大多采用“360度评价模式”,通过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学术诚信品格;通过同伴评价发现问题,相互监督,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教师评价能够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帮助学生明确职业方向;企业评价可以让学生面对客户实际需求,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
促进产教高度融合
校企合作是应用科技大学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影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质量。经过长期发展,芬兰应用科技大学已经建立起一套企业全面参与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的产教融合模式。
首先,搭建政产学融合平台。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应用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效能,提升学生应用技术能力的培养水平,芬兰应用科技大学选择构建与政府、企业的合作网络。芬兰政府放权给大学,通过立法、资助和监督实现对应用科技大学的管理。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应用科技大学的治理,为大学发展提供各种资助,用于采购设备、开展实验实训和建设就业平台。大学为企业提供职业培训,并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政府、企业、大学三方的良性互动使应用型人才培养紧贴地方经济和产业需求,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其次,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芬兰应用科技大学要求教师须具有博士学位或执教资格证书,同时还需有8年以上相关学科和专业领域的行业实践经验,培养独具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从而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此外,还聘任大量来自企业的高级工程师、技术人员、研发人员等兼职授课,通过开设讲座等,将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此外,大学还注重教师的在职培训,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培训,鼓励他们与企业合作,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最后,采用项目化学习模式。基于项目的学习以学生为中心,鼓励学生与业界接轨,根据企业需求参与项目,让学生在真实的商业项目中培养各项能力。芬兰很多应用科技大学在校园内设置“企业家学园”,鼓励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研发、掌握学科前沿技术,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在参与企业产品开发和营销过程中,让他们面对真实的合作伙伴,在实际业务环境中为企业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及时获得企业评价,借此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水平和技能。
提高应用研究能力
技术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由此带来人才培养结构的变革。在创新驱动下,芬兰应用科技大学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合建区域创新体系,其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旨在通过应用研究提高创新能力。主要通过与企业共同设立研发项目,为企业提供基础性研究,将科研成果转换为产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同时提供适用于市场的后期服务和技术支持。在企业资助下,大学将知识和科技转化为可支配的资本,实现教育创新良性发展,以此提高学生的应用型研究能力。
“真实职业技术”教学范式和“技术、研发与创新”科研范式是芬兰应用科技大学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将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区域发展三大领域相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协同育人模式。“真实职业技术”教学范式将学生的知识学习与产业技术深度融合,通过真实项目化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研发能力。“技术、研发与创新”科研范式是根据企业需求,将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融入研究、开发和创新平台,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重在解决科研与教学相脱节的问题,使大学结合区域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形成各自的科研特色。
培养全球视野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芬兰应用科技大学将人才培养体系融入全球教育体系中,不断优化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发展模式,提高大学国际竞争力。大学会根据芬兰教育部颁布的《芬兰高等教育国际化策略》,对国际化做出宏观规划,通过国际化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许多芬兰应用科技大学都设有“全球教育中心”,建立国际合作网络和开展国际项目,鼓励学生到其他国家学习交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国际化应用型人才。
综上所述,芬兰应用科技大学紧贴区域经济,通过产教融合、创新研究、国际化等路径,服务于芬兰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中外合作的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2018SJA1388)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常熟理工学院中美学院院长)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