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民众主义”兴衰及其影响
2021年01月11日 09:43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年1月11日第2087期 作者:孙洪波

  尽管对于“Populismo”(英文Populism)应该被译为“民众主义”还是“民粹主义”存在争议,但是大部分相关领域学者均认为,“民众主义”在拉美盛行时间较长,在地区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且深远的影响,且迄今仍活跃在拉美国家的政治生活中,值得人们重视和研究。

  拉美“民众主义”的特征

  通过总结过往部分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发现拉美的“民众主义”在历史渊源、力量构成、意识形态和内外政策等方面,具有以下显著特征。

  第一,历史缘起早,影响延续至今。拉美“民众主义”发端于20世纪20年代,30—60年代为其发展黄金期,墨西哥的卡德纳斯主义、阿根廷的庇隆主义、巴西的瓦加斯主义均为典型代表。而21世纪前10年,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玻利维亚等国涌现的“粉色浪潮”,也被西方主流媒体及智库普遍视为“民众主义”的崛起。上述国家现今的政治经济体制、力量格局、社会结构以及政策倾向,依然受到“民众主义”的深刻影响。

  第二,力量成分多,政治潜能大。拉美“民众主义”所代表的力量多来自社会中下层,既指“民众主义”政权,又涵盖有左翼倾向的政党、工运及各类人权保护组织等,寻求自上而下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变革。其在政治领域以墨西哥革命制度党、阿根廷正义党等传统政党和巴西劳工党、委内瑞拉统一社会主义党等新兴左翼政党为代表;在经济领域以能源矿产资源国企、拉美本土中小企业和农场主为代表力量。

  第三,意识形态多源,左翼色彩较强。拉美“民众主义”集左翼思潮、劳工运动、自由主义、传统宗教影响及民族主义为一体,在阿根廷、巴西主要依托强大的劳工力量,在印第安文化保留较好的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等国,表现出强烈的民族本土色彩。同时,普遍接受认同民主、自由的价值观,遵循民主体制政治秩序,在此基础上追求建立强势、权威政府。

  第四,强调经济主权,追求福利赶超。拉美“民众主义”主张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坚持在能源矿产、金融、航空等战略性领域保留一定的国有成分;重视强化政府干预,实施价格、汇率管制,有一定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注重社会公平,力求改善收入分配状况,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依赖资源型财政收入提高社会福利,并以此广泛动员民众参与政治进程。

  第五,推行多元化外交,实用主义突出。拉美“民众主义”追求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多奉行“第三种立场”“第三条道路”;具有反美情结,同美国保持距离,采取既斗争又合作的策略;秉持南南合作理念,看重发展同非西方力量的关系,视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为主要战略合作伙伴。强调地区内部的团结互助,积极推动地区一体化发展。

  具有独特根源背景和变化规律

  “民众主义”在拉美历史上频繁出现,其背后有何深层次原因,有何兴衰变化规律,我们应当如何辨析其与当前美欧“民粹主义”的区别,又如何看待其发展前景,这些均是学界在研究认识拉美政治格局演变时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

  拉美“民众主义”的产生有其独特的根源背景。拉美历经多次全球化浪潮洗礼,受自身条件、外部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不同发展阶段,曾出现工业化未竟、城市化过度、债务危机缠身、民主化缺陷、市场化失灵等多重发展困境。拉美国家一直未能跨入发达国家的门槛,社会分化与排斥长期并存,社会阶层流动不畅,贫富差距鸿沟难以弥合,导致中下层民众的不满情绪不断积累。在此背景下,代表民众的政治力量在拉美频繁出现、发展壮大并在某些特定时期上台执政,这是各种内外因素相互作用和叠加影响的结果。

  在历史起承上,拉美的“民众主义”肇始于20世纪初反对大地产主的寡头政治斗争,经历了30—60年代的发展黄金期后,于70年代军政府时期陷入低潮,此后蓄力于八九十年代民主化浪潮和新自由主义改革,再次崛起于21世纪前10年,现如今则受挫于大宗产品繁荣周期的结束。大多数相关研究认为,拉美“民众主义”的兴盛一般伴随着四大核心要素,即出现政治强人、直接民主投票、福利赶超及广泛的社会动员。纵观其发展演变,多是兴于大宗产品出口繁荣,社会经济矛盾突出,民众求变急切之时;往往衰于经济治理不善,福利赶超引发财政不可持续,直至最终失去民众支持。

  近年来,受新一轮西方保守主义抬头的影响,“民粹主义”在欧美的影响力有所上升,已经成为当今西方世界突出的社会政治问题,突出表现为反对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反建制、反移民。与其相较而言,拉美的“民众主义”虽也有反全球化、反跨国资本寡头的政治倾向,但主要针对的是西方主导的全球化及其强推的新自由主义改革,主张依托资源比较优势推动再工业化,以此嵌入或攀升至全球分工体系和产业价值链高端位置。同时,拉美的“民众主义”致力于通过增强地区凝聚力,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并提升地区在国际治理中的话语权,强调在历史传统基础上持续稳定构建国家身份,且并不排斥外资和外来移民。

  客观看待“民众主义”的影响

  尽管西方普遍认为,当前拉美中左翼阵营遭受沉重打击,“民众主义”力量正处于退潮期,但应看到代表中下层民众的政治社会力量依然活跃,在拉美各国政治格局中仍有举足轻重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民众主义”已经成为部分拉美国家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国家的宪法、司法体系等对相关群体的权益有明确的合法性保护规定;二是阿根廷、玻利维亚等国政治右转后,这两年左翼政党再次上台执政,厄瓜多尔、巴西、智利等国的左翼政党在议会和地方仍有较强的政治影响;三是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左翼政权加大了在反贫困、医疗、教育等社会领域的投入,相关政策取向已经积累了较广泛和坚实的民意基础,对中右翼政府在削减社会支出等方面的政策变动形成有力牵制;四是厄瓜多尔、巴西等国的左翼政党已经认识到自身存在薄弱环节,开始加强自身建设以重新积蓄力量。

  西方学界常用“民粹主义”而不是“民众主义”来解析拉美政治生态现象,且总体上看多有贬义指向;但“民粹主义”的提法并不为拉美国家普遍认同,而“民众主义”在拉丁美洲是一个比较正面的词语,对此我们需要科学看待、准确把握。拉美“民众主义”的发展演变,实质是地区国家根据自身条件对发展道路和模式的自我探索,从结果看其推动了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等的多样化发展,客观上有助于推进地区一体化、国际格局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民众主义”在拉美兴起时,该区域内各国的政策取向从总体上为其拓展与其他地区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拉美左翼崛起并在多国执政,更加重视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联系,开展南南合作。“民众主义”相关思潮、力量、政策等对拉美的影响广泛而深远,是各国发展同拉美关系过程中难以忽视的因素,也是从事拉美相关研究的学者需要重视的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责任编辑:陈静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