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基础
2020年08月31日 09:35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8月31日总第2000期 作者:孙茂华

  无论从俄罗斯面临的现实危机来看,还是从其悠久的历史传统来看,爱国主义一直贯穿俄罗斯社会发展的始终。特别是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始终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国家基本道德价值建设的重要任务。爱国主义已成为团结俄罗斯多民族国家的支点、俄罗斯复兴的基础。

  构建贴合实际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俄罗斯政府大力倡导爱国主义教育,相继出台一系列创新性举措,逐渐建构起一整套贴合本国实际、融合优秀传统与时代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

  首先,国家主导,完善顶层设计,分步骤、分阶段依法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俄罗斯一向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是最早把爱国主义教育写入国家教育法中的国家之一。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政府认识到,爱国者不是天生的,必须注重教育和培养,没有有计划地落实和整体协调,没有物质和精神的结合,爱国主义教育的质量就无从谈起。从2001年起至今,俄罗斯联邦政府每5年颁布一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国家纲要。《俄罗斯联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纲要(2001—2005年)》对爱国主义教育的概念、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明确提出重塑俄罗斯联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系统的目标。《2006—2010年俄罗斯联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国家纲要》提出了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体制机制,制定了评估纲要执行效果的相应举措。这一纲要的颁布实施,是新时期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体系重构的标志。2012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关于完善国家爱国主义教育政策》的命令。依照命令,总统办公厅框架内专门设立社会项目管理局,主管全俄爱国主义教育事业。该机构的主要职能包括确定爱国主义教育政策方向,为巩固俄罗斯民众思想道德基础提供政策性建议以及组织并保障总统与民间组织进行有效互动等。《俄联邦公民爱国主义教育纲要(2016—2020年)》的内容则覆盖公民、军事、社会、历史、文化、体育6个方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针对俄罗斯目前整体社会状况的解决方案。从国家顶层设计入手,通过制定国家层面的政策规划,分步骤、分阶段依法推进爱国主义教育,是当今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鲜明特色。

  其次,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俄罗斯爱国主义教育一个最为明显的表征就是爱国主义教育重返俄罗斯学校,并把培养爱国主义意识作为新一代中小学教育标准的重要内容。针对爱国主义教育,俄罗斯学校设置了众多的传统文化课程以及军事基础知识等课程,其中与爱国主义教育相关的课程有十多门。这些课程对于爱国主义教育都有很强的渗透性,有利于帮助青少年了解祖国。此外,课外、校外活动也是学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

  再次,重视历史和传统教育,以重要历史事件为契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社会以及众多历史学家的意识发生了变化,表现为多数人对肆意贬低国家历史感到不满,要求尊重本国历史,因而提升了对过去值得肯定的东西、对本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兴趣。2007年6月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召开的全国社会科学教师会议上,重点探讨了俄罗斯新版历史教科书问题。新版历史教科书将历史人物、历史故事、山川风貌编著到课本、连环画以及动画片等易于青少年接触的载体中,通过图文并茂、绘声绘色的故事让大家熟悉历史文化。俄罗斯还非常重视传统节日的教育作用。在俄罗斯众多的节日里,5月9日的卫国战争“胜利日”是仅次于新年的第二个最受百姓喜爱的节日。在这一天,俄罗斯总统将带领政要和社会名流到红场上的无名烈士墓前敬献花圈,进行官方哀悼活动,俄军也将按惯例在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最后,探索多样方式,确保教育效果。爱国主义教育可以采用各种能够确保教育效果的具体途径和手段,爱国主义教育绝不能搞强行的灌输式教育,更不能空喊标语口号。为此,实践体验式教育方式被俄政府广泛地应用。俄罗斯每年都会举办上百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其中包括历史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博物馆和纪念馆集体参观活动等。坐落在莫斯科胜利广场上的卫国战争纪念馆每月都设有对外开放日,供学生免费参观。特列季亚科夫画廊等博物馆也会定期免费开放,让学生近距离感受祖国的辉煌与荣耀,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形成多层次爱国主义教育新格局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是坚持国家独立、维护国家利益、推动国家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动力。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完善爱国主义教育体系建设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国家主导,将爱国主义教育提升为国家战略。爱国主义教育对国家的未来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增强国家实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因此,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以国家为主导,出台系列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坚持把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协调起来,激发民众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同时,要突出国家利益观教育、安全观教育,培养公民的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感,把建设国家、保卫国家、服务国家、奉献国家变成公民的自觉行动。

  第二,重视革命历史及传统教育,营造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爱国主义从自发情感转化为自觉行为,离不开爱国主义教育的引导和涵育。学校教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应加强学生对历史、社会、经济和法律知识的学习,利用文学艺术作品和媒体,宣传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通过举办各种有关国家历史和文化的竞赛和会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成就而骄傲的情感。

  第三,调动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既不能只停留在认识层面,也不能只停留在感情层面,必须转化为行动的意志和实践的过程。因此,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多领域广泛参与的爱国主义教育新格局。在信息化时代,要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引导作用,利用媒体传播快、受众广的特点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扩大爱国主义教育的受众面,培养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国家责任感和国际胸怀。此外,爱国主义教育要形式多样,突破传统一言堂式的说教模式,要使民众,尤其是青少年在参与、感受、体验中接受爱国主义理念,自觉把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品质,在工作、生活中自觉履行爱国主义责任,进而在全社会营造健康、文明、积极的爱国主义文化氛围。

  (本文系南京师范大学2019—2021年度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全媒体语境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网络话语权创新研究”(DS2019A003)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学工处)

责任编辑:王宁
二维码图标2.jpg
重点推荐
最新文章
图  片
视  频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15号院1号楼11-12层 邮编:10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