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具有劳动组织功能、知识传承功能、文化认同功能、求偶媒介功能、宗教语言功能、情感表达功能、审美娱乐功能、礼仪纪事功能等,《农民歌》的流传呈现了民歌强大的宣传功能。
民歌,顾名思义,人民的歌。民歌有“四个最”:一是历史最古老,《诗经》中的“国风”,就是集古老民歌之大成;二是感情最质朴,心有所想即歌之,情有所感即歌之,愿有所向即歌之,这是原生态的歌;三是上口最顺溜,唯其上口才愿唱,唯其顺口才传唱,唯其动听才喜唱;四是内容最丰富,生活所及,衣食住行,情思所至,喜怒哀乐,皆有民歌。十多年前,笔者在搜集南通民歌时发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瑞龙在1929年作词的《农民歌》,发现这是一篇以民歌作檄文,配以家喻户晓的孟姜女调填词,宣传革命道理,发动群众学习马列的典型资料。
刘瑞龙(1910—1988),江苏南通人。14岁进入南通师范学校读书。在恽代英、萧楚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影响下,接触到《共产党宣言》,在学校中参加并组织了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等党的早期革命活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刘瑞龙加入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他19岁担任中共江苏省委委员,在周恩来、陈云、李立三、李硕勋等老革命家的领导下,与李超时等一起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在这期间,刘瑞龙作词配曲写成《农民歌》。
这首歌共10段,每段4句,通俗生动,切合实际,说的是农民心里话,诉的是深受剥削苦,讲的是革命斗争理,鼓的是武装斗争劲。农民开会唱,扩红参军唱,行军休息唱。唱的是孟姜女哭长城的调,一唱就上口,唱过就不忘,极富鼓动性,是生动而有力的政治动员篇章。
歌曲以激发农民的自豪感为第一段:“农民功劳真正高,种田种地养吾曹。衣食住房他们造,劳苦,功高,没有农民命难保。”接着第二、三、四段分别控诉了地主收租的黑心、劣豪盘剥的可恨、警察抓人的凶恶。第五、六两段,讲农民“一年忙碌一年贫”的可怜,“破衣褴衫薄粥吞”的伤心。而后第七、八、九段,号召农民要争取“自由平等”,要“武装起来分田地”,要跟“贪官污吏害人精”做斗争。最后振臂高呼“分田翻身向前奔”,“工农专政苏维埃,造成世界真平等”。
1928年4月,在如皋朝西庄的广场上,来自30多个村庄的3000多位农民参加的“五一”暴动誓师大会上,《农民歌》此起彼伏,歌声震天。如泰地区的农民,在农民协会的带领下,高唱《农民歌》,同地主进行合法斗争,提出“二五减租”的强烈要求;农民一边唱着《农民歌》,一边缴获了地主土豪的枪支,开仓分粮。在激昂的歌声中,贫苦农民纷纷加入红十四军,四五天的工夫,红十四军扩大到两万多人。虽然历时五天的如泰农民暴动在反动派的镇压下暂时失败了,但是,令地主土豪反动派心惊肉跳的《农民歌》一直在传唱。
许多研究民歌的学者认为,民歌具有劳动组织功能、知识传承功能、文化认同功能、求偶媒介功能、宗教语言功能、情感表达功能、审美娱乐功能、礼仪纪事功能等,《农民歌》的流传呈现了民歌强大的宣传功能。
刘瑞龙深谙宣传之道,他在中共川陕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担任宣传部长时,曾组织红军和群众在山岩、房屋阶条、牌坊石碑上,錾刻下上万条红色标语,至今四川巴中区还留下了数千条壮观的红色标语,成为世界绝无仅有的一道红色风景线。
今天重提《农民歌》的往事,重温民歌檄文,对于我们回望胜利之路,继承党的优良传统,不无深刻的启示。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南通民间音乐研究所)
友情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院官方网站 | 中国社会科学网
网站备案号: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0146号 工信部:京ICP备11013869号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使用
总编辑邮箱:zzszbj@126.com 本网联系方式:010-85886809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王府井大街77号C座2-5层 邮编:100006
>